在岳飞陵园内,青石板甬道的南、北两侧,相对应地分列着两行柏树和桂花树。而与此排列有序的布局与环境不相协调的是,在精忠桥以东的甬道正中央,孤零零地栽着一株桧柏,歪斜着树身,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这即传说中的“分尸桧”的遗迹。
这“分尸桧”的传说,还与杭州西湖边另一位民族英雄于谦有关。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少数民族瓦剌大举侵犯明朝边境,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亲征,因指挥错误,明军全军覆灭,英宗自己也成了俘虏。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瓦剌以英宗为人质,要挟明王朝,直逼京师北京而来。朝中一片混乱,危急关头,兵部尚书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立英宗之弟为帝,反对朝廷南迁。同时他组织各路军马坚决抵抗,并在北京城外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从而保卫了国家,迫使瓦刺送回英宗,使“靖康之难”、北宋灭亡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但是,明英宗回京后勾结朝中奸臣,于1457年发动宫廷政变,重登皇位,并以“谋逆罪”杀害了卫国大功臣于谦。于谦死后两年,遗骸被运回故乡杭州,安葬于西子湖畔的三台山下,与栖霞岭的岳飞墓遥遥相望。当时因昏君、奸臣当道,人们虽敬慕和同情于谦,却只能像岳飞被害之初那样,偷偷地发泄愤恨,暗地里表达怀念之情,苦于不能公开祭祀民族英雄。
相传,当时的杭州地方官马伟为此设下一条妙计:借祭祀岳飞为名,公祭岳、于两位民族英雄,惩罚残害忠良的奸臣贼子——分尸奸贼。这天,他召集文武官员和杭城百姓来到岳飞墓前,焚香跪拜,祭祀岳飞。转眼礼毕,马伟又领着众人面朝三台山方向焚香跪拜,遥祭于谦。等大家祭祀完后,马伟令人拉出一株桧柏,先将它栽在墓前的陵园里,而后用一把大锯将桧柏锯成两半。原来这是借分尸桧柏,来发泄对谋害忠良、祸国殃民的秦桧之流的痛恨,将秦桧与害死于谦的奸贼拉出来“分尸示众”。广大的普通百姓们就是通过“分尸桧”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来体现他们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和朴素的爱国思想。从此,这株被锯成两片的桧柏,就被人们称为“分尸桧”。桧柏不久枯死,后人又在其原址植柏代之,流传至今。几百年来,凡是来瞻仰岳飞墓的人,观看了墓园入口的“精忠柏”后,都要再来看看这株“分尸桧”,形成忠奸分明的强烈对照。这正如杭州百姓中一直流
传着的两句话:流芳百世“精忠柏”,遗臭万年“分尸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