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忠孝相关

忠烈祠区的西侧筑墙与启忠祠区相隔,围墙中部辟如意框石库门,可通往启忠祠。门上嵌砖雕门楣,上刻隶书“一门忠孝”四字,字体朴实大方,用笔古拙遒劲,无落款,系书法家沈定庵书写。
在明朝正德年间,王堂主持重修岳庙,于忠烈祠正殿后面的寝殿内重塑岳飞夫人李氏及其子女像,并题匾誉为“一门忠孝”。
岳飞夫人姓李名娃,江南人,建炎三年(1129)与岳飞结婚,后随军侍母,徙居九江、鄂州。李氏聪颖贤慧,敬老爱幼,相夫教子,经常协助岳飞做好随军家属的安抚工作。岳母姚氏去世后,李氏代夫在九江守孝。岳飞蒙冤受害后,李氏夫人及其子女被流放岭南。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朝廷下令释放岳飞及张宪等家族,李氏夫人才得以生还江西九江。次年岳飞冤案平反,朝廷恢复李氏楚国夫人封号。淳熙二年(1175)李氏卒于九江,终年七十五岁。遵李氏夫人终后葬庐山,陪伴岳母姚太夫人”的遗愿,宋孝宗赐葬于九江株岭西北端的太阳山,与岳母墓遥相拱卫。两墓现皆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距仅五里。
岳飞有五个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一个女儿安娘,或说另有幼女银瓶。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为岳飞前妻刘氏所生。金兵南侵、汤阴沦陷后,刘氏于战乱中失散,后改嫁他人。年幼的岳云和岳雷随祖母姚氏颠沛流离于被金军占领的黄河以北地区,建炎三年(1129)才被岳飞派人找寻到并接至军中。次年,年仅十二岁的岳云就随父从军抗金,他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成为岳家军中的一员大将,后与岳飞一同遇害,年仅二十三岁。在岳飞蒙冤入狱时,岳飞不屈服强势,一度以绝食抗议,秦桧以侍奉岳飞为名,将岳雷投入狱中,要挟岳飞就范。岳飞遇难时,岳雷十六岁,岳霖十二岁,岳震七岁,岳霆三岁,随同李氏一起被流放岭南。另相传年幼的岳震和岳霆当时居住在九江沙河家中,岳飞、岳云父子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护他们兄弟二人偷偷北渡长江,改姓鄂,匿居于湖北黄梅。岳飞家人饱经忧患,岳雷则在流放期间含恨去世。岳飞冤案平反后,朝廷追复岳云的生前官职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以礼附葬岳飞墓旁;追复岳雷生前的忠训郎、阁门祗侯之衔;寻访岳飞后人并以录用,岳霖恢复右承事郎之衔,岳震、岳霆补保义郎,安娘丈夫高祚补承信郎。三子岳霖承担起重新整理父亲历史的工作,他克服大量文字资料佚失、销毁,重要部将、幕僚相继辞世,自己当年又年小不懂世事等困难,尽力搜罗到一部分残存的资料,并考于闻见,访于遗卒,终于整理出一本有关岳飞传记的草稿。但未及完成使命,六十三岁的岳霖即告别人世,临终前,他将传记草稿和其他资料托付给次子岳珂。
随着历史的变迁,到民国时期,原奉祀岳飞夫人及其子女的寝殿未能复建,在原奉祀岳飞父母的启忠祠内,增祀岳飞夫人李氏及其子女,于是便在忠烈祠通往启忠祠的门上也题额为“一门忠孝”。此门楣后来破损严重,字迹模糊难辨。如今的“一门忠孝”砖刻,为1990年由沈定庵重书后恢复。

一门忠孝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一门忠孝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