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全长1千米。它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时堤上广植桃柳,景色绚烂,故又称“十锦塘”。平静坦荡、景色秀美的白堤,堤上内层是婀娜多姿的垂柳,外层是绚丽多彩的碧桃,远望如一条彩色的锦带。每逢春日,暖风熏面,景致绝佳。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常到白堤漫游,并曾作《钱塘湖春行》一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在治理杭州时,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后人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充满怀念,称白沙堤为“白堤”。但白居易所筑的白公堤并非是现在的白堤,而是钱塘门外向东北延伸的一条堤,早已废圮,如今仅剩圣塘闸桥亭遗迹。
白堤上有两座桥。东面一座是断桥,本名“宝祜桥”,旧时又称“段桥”“段家桥”,始建于唐代。唐代张祐《孤山》诗中就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之句。西面一座是锦带桥,旧称“涵碧桥”,因明时白堤称“十锦塘”而得名“锦带”。
如今的白堤,经过柳树、碧桃调整,突出了“间株杨柳间株桃”的原有特色,除去了原来与周围景色不协调的设施,重新统一设计了路灯、果壳箱、景点说明牌、护栏、坐椅等,均古朴别致,为白堤增添了几分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