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庙相关

南宋时称“惠应庙”。俗称“皮场庙”。位于宝月山承天灵应观北侧,吴山太岁庙南侧。南宋建炎年间建庙,供奉张森,两侧绘二十四医仙。民国时期重建。解放后先后辟为茶室与书场。20世纪50年代中,改建腊像馆--“先贤堂”,塑杭州名人。后因腊像为白蚁所蛀,祸及大殿,于20世纪90年代中倒塌。本世纪初重建,有大殿及两院,二层有回廊,大殿立神农铜像,额药王庙。
据《西湖游览志》载:“宋时,建庙于汴京显仁坊。建炎南渡,有商丘人携神像至杭州,舍于吴山看江亭,因应立庙,额早‘惠应’。咸淳、德祐,累封王爵,两庑绘二十四仙医,相传佐神农氏采药者也。”
吴山惠应庙始建于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在度宗、恭宗时进封神王爵。明时,易高额为“神龙应化庙”。清乾隆元年(1736)毁。三年,浙江总督嵇曾筠饬令下属重建。咸丰年间(1851-1874)又被毁。同治年间(1862-1874)“红顶商人”、“杭州药业巨富胡光镛(胡雪岩)为首捐巨资重建,杭州各大药号亦纷纷出资。不到一年,新庙建成。易庙额为“吴山药王庙”。在揭额时,有湖北人送来一方“玉玺”(据说玉玺现存浙江图书馆)。因吴山上寺庙相连,火灾不断,这次重建采用封火墙,与左右两侧的庙宇隔开,庙大门改石库门式。明清时,药王庙为杭城药业界重要活动场所。
建国后不久,各庙、观多数被拆,少数作为民居,惟药王庙因构筑不同,先后改作“先贤祠”(蜡像馆,塑杭籍历代先贤)、“月下老人祠”和茶室。

药王庙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药王庙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