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柏亭相关

在忠烈祠西南,通往岳飞墓园区的两扇拱券门之间,有一座依墙而筑的攒尖顶木结构半亭,出露四翘角,四根八角形木柱落地,带垂花、挂落。面东的正前檐下挂一匾额,题“精忠柏亭”。亭内台基上置八段大小不一的树化石,木纹清晰,这即传说中的“精忠柏化石”。台前立清光绪元年(1875)所刻石碑。碑朝东向,无碑额,高126厘米,宽65厘米,上刻一棵挺拔苍老的枯柏。枯柏的右上方有吴廷康篆题的“精忠柏台图”五字,左下方为彭玉麟的题赞:“精忠有柏,名成岳武;在浙司狱,宋大理府;昔风波亭,今土地庑……”碑阴为清代著名朴学大师、教育家俞樾撰稿并书写的“精忠柏台记”。
相传,南宋大理寺监狱内有座风波亭,亭畔有古柏一株,岳飞在风波亭内受冤遇难后,这株古柏突然枯死,但坚如铁石,僵立不仆。人们认为这是岳飞“尽忠报国”精神和坚贞不屈民族气节的象征,故称之为“精忠柏”。据传,这株枯柏在太平天国军攻克杭城时毁于兵火,化而为石。
清代浙江按察使司监狱即南宋大理寺狱所在地,同治十三年(1874),司狱吴廷康在大理寺狱址附近土中挖掘到几段已毁的精忠柏。他于按察使司狱公廨之右土地庙前,相传为原风波亭精忠柏遗址处垒土为台,置精忠柏化石于其上,称“精忠柏台”。吴廷康另据嘉庆二十四年(1819)范正庸所绘精忠柏图重新绘镌,立《精忠柏台图》碑以纪异。1922年,浙江交涉使王丰镐将这几段精忠柏化石和《精忠柏台图》碑移到岳王庙今址,并建精忠柏亭加以保护。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些“精忠柏”化石并非南宋的古柏所形成,而是一种属于松柏科植物的树化石,在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论其历史,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森林被泥沙碎石埋没,在地层的压力和地热的影响下,树木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当含二氧化硅的水渗入树木时,与树木内的含碳物质产生置换反应,就形成了木纹清晰的树化石。这种树化石是整个地质史、生物发展史的重要见证。
八百多年来,广大人民崇敬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以此来歌颂岳飞,纪念岳飞。“精忠柏”的传说,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精忠柏亭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精忠柏亭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