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址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261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副理刘锦藻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呈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由号称"蒋半城"的蒋抑卮以董事职掌实权。蒋抑卮积极参与汤、刘等发起的"保路拒款"运动,并倡议设立浙江兴业银行,说服其父认购垫资十余万元。
银行大楼旧址坐西朝东,始建于1923年,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五开间三层西式古典主义建筑,作为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及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早期金融建筑,其布局十分合理,一层安排营业及办公用房,二层供住宿与阅览,三层用作藏书、健身与娱乐,地下层为金库。全楼有大小房间78间。
。该建筑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强调出建筑物的主轴线和宏伟气势。外立面则采用了古典主义的装饰手法,整栋大楼外层由条石砌成,门窗、门楼、屋檐下都用条石雕花装饰折,显得稳重、坚实而气派;落地门窗的基本特征为折衷主义风格的三段式,上面是拱顶,中间为门柱,下有石雕阳台。而建筑内部用材和装修更为考究,里面的高档木料如红木、紫檀、黄杨等大部分是从蒋抑卮居住的胡雪岩故居中购得。大厅内用石膏雕花吊顶,做成卷棚,两侧各有十几根爱奥尼克立柱。窗台、拱券、窗楣、阳台、栏杆、檐口、铁栅等细部花饰更是做工精细、变化丰富。力求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此建筑落成后,即以其雄伟大气的造型,精致得体的装饰,适度和谐的比例和协调有序的布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杭州老城的标志性建筑,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本"石头写成的著作"。而这本"著作"的作者,正是杭州人氏沈理源,他是我国第一代留学意大利的建筑师,时为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这座近代典型金融建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