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公庙相关

在伍公山顶,亦名“忠清庙”、“伍相庙”、“子胥祠”等,供奉春秋末期(前476)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春秋楚国人,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52),伍奢被楚平王所杀,伍员外逃,经历宋国、郑国入吴国。伍帮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不久吴军攻入楚国京都,吴王阖闾以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伍劝吴王拒绝越国勾践求和并停止伐齐,渐被夫差疏远,后夫差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并抛尸于浙江(钱塘江古称浙江)。吴国人同情伍子胥,编神话,说他怨恨吴国昏君夫差听信谗言,遭其杀害,死后驱水为涛,所以“钱江潮”又名“子胥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杭州春望》诗中有“涛声夜入子胥祠”句。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封胥为“广惠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赐庙额“忠清”,封“英烈王”。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改庙名为“忠壮”。理宗嘉熙三年(1239),钱江海潮大溢,弥望七八十里,皆溃为洪流,京兆赵与懽祷求于神,水患顿息,乃奏请朝廷建“英卫阁”于庙前,理宗亲书“英卫”匾额。宝祐年间(1253-1258),英卫阁移建于庙后。阁于元末毁。明初重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重修,并每年以九月二十日致祭,曰:潮神生日,伍子胥被冠为“潮神”。
伍公庙坐西朝东,庙宇三进,有伍公塑像,现残留一进,已为民居。塑像亦早毁,仅存石碑一块,记载清雍正年间(1723-1735)重修伍公庙一事。唐时,庙前后遍植梅花,白居易有“伍相庙边繁似雪”诗句。可惜今已不能重现此景。
上伍公山有三条通道,其一为鼓楼旁沿山阶曲径而上,直达伍公庙前,原山门也建于此;其二为环翠楼拾级而上;其三为十五奎巷晓霞弄而上。

伍公庙 发布时间:2012/7/23 16:38:43

伍公庙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