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文侯祠位于忠烈祠月台的东侧,系忠烈祠东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檐下悬匾“烈文侯祠”。祠内正中塑古铜色的张宪立像,头戴战盔,身披戎袍,右手叉腰,腰后佩挂宝剑,凝神远望。像系2001年重塑。像后墙壁上配锻铜浮雕壁画,描绘张宪身先士卒、勇战金军和率部收复城池以及部众奋斩金兵的战斗场面。
早在元代,忠烈祠正殿内除供奉岳飞外,曾另塑张宪、岳云像,分立于岳飞左、右配祀。岳庙内创建烈文侯祠专祀张宪,则始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当时杭州知府李绎重修岳飞墓、庙,复建忠烈祠东、西两庑,并在两庑内分塑张宪、牛皋像,配祀岳飞。
张宪(?一1142),四川阆中人,生年不详,是岳飞的爱将,很早就跟随岳飞。建炎元年(1127),十二岁的岳云在张宪所部从军。这年九月,岳飞率军抵达泰州后,又进兵承州,张宪负责守卫泰州城。绍兴二年(1132)岳飞讨伐流寇曹成时,张宪率部解桂州之围,并攻克莫邪关岳飞在贺州击败曹成后,张宪奉命自贺州、连州招降曹成余部,在追击中俘杨再兴,擒获曹成部将郝政。绍兴四年(1134)岳家军第一次北伐,张宪参加收复郢州和随州的战役,又与王贵进兵邓州,击败伪齐大将李成和金的数万联军,收复邓州,并在唐州再破敌军。绍兴六年(1136)岳家军第二次北伐后,岳飞眼病发作,张宪于鄂州替岳飞主持军务。这年冬天,张宪率军参加对伪齐军的反击。绍兴七年(1137),岳飞因并统准西等军、大举北伐的计划被朝廷取消,愤而辞职,全军将士人心浮动,张宪与薛弼设法抚定岳家军军心。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后,张宪奉岳飞之命统兵护送赵士█、张焘等前往洛阳朝拜北宋皇陵。绍兴十年(1140)岳家军最后一次大举北伐,张宪与姚政领兵救援顺昌;顺昌大捷后,张宪负责收复开封以南地区,先后攻占颍昌和陈州;郾城之战后,张宪率军夺据临
颍,又与徐庆等在临颍东北击破金军。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张宪随岳飞增援准西。岳飞被解除兵权后,张宪任鄂州大军副都统制。张宪骁勇善战,在抗击南侵金兵、收复中原的战斗中屡立战功,累迁至阆州观察使、前军统制、鄂州大军副都统制等职,是岳飞最得力的助手。
绍兴十一年(1141)九月,张宪的部下王俊在秦桧、张俊的唆使下,诬告张宪意欲领兵到襄阳图谋造反。时张宪与岳云正到设于镇江的枢密行府汇报军务,被枢密使张俊逮捕。张俊私设公堂,逼张宪招认是岳飞写信给他,策动他谋反的。秦桧、张俊企图以此牵连岳飞,达到迫害岳飞的目的。面对奸臣贼子的威胁利诱和严刑逼供,张宪横眉冷对,坚贞不屈。不久,张宪与岳云一同从镇江被押解到杭州的犬理寺监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张宪被投降派以毫无证据的意图谋反的罪名,在官巷口被处斩,与岳飞、岳云父子一同含冤被害。
张宪的家属被流放到福建,受尽折磨,家产也全部被官府没收。
直到岳飞冤案平反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朝廷才追复张宪生前官职。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又追封张宪为“烈文侯”。
张宪原有墓在栖霞岭西,仁寿山下东山弄口,距岳飞墓约一里左右,元朝杭州路总管夏思忠曾立石标识其处。明、清两代屡有重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张载阳主持重修岳庙时,曾重修张宪墓,墓前立碑,刻“宋敕封烈文侯张公之墓”。“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毁。墓址在现西湖区人民医院内。2004年国庆前夕,在新建仁寿山公园内专辟“宋烈文侯张宪墓遗址”,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