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西湖北山路的69、70号(又称里西湖45号),矗立起了一幢以其宏大的体积、别致的式样和幽雅的环境而著称于湖上的标志性建筑。
这幢体量庞大的西式别墅,三层三开间,高大阶石,拱形门窗,红瓦圆顶,铸铁栏杆,线条流畅,构筑精致,是典型的欧洲古罗马建筑风格。尤其是这幢洋房的古典柱式,为西湖近代建筑所少见。石质、砖质梁柱的柱檐、柱身、柱头、柱础装饰华丽,特点鲜明,极具建筑艺术价值,也决定了此幢建筑物与众不同的古典风格。而它的名字却是中式的典型,曰“孤云草舍”。这是因为它斜对面的孤山上,原敬一书院的墙壁中嵌有“孤山一片云”五字石刻,故名。建筑是洋为中用,名字是中为洋用,真可谓中西合璧。
孤云草舍位于西湖葛岭南麓,坐北朝南,四周有镜湖厅、招贤寺、秋水山庄、林社、智果禅院、空谷传声等景观。此楼占地面积2.665亩,建筑面积1148平方米,有房46间,另有附属用房多间。在楼前,除了用石碑“孤云草舍”作为界石外,还在铸铁栏杆上巧妙地将“孤云草舍”字样烧制成图案花饰。孤云草舍的主人是吴兴富商刘梯青。刘梯青乃湖州南浔“四象”(当时南浔人把资财在银洋500万以上者称为“象”)之首刘镛的第三子,南浔小莲庄主人刘锦藻的同父异母弟弟。刘梯青堂号“崇德”,以炒房地产而著称江浙沪。
当时,达官贵人纷纷在西湖圈地筑屋,葛岭南麓、里西湖畔的北山街一带尤甚。其中就有吴兴人氏置办的“绿柔湖舍”、“留余草堂”、“坚匏别墅”和“孤云草舍”等。后来,刘梯青常住上海,便将孤云草舍转借给了他的吴兴同乡朱家骅使用。
1936年冬,朱家骅调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主持浙政。其时,依山面湖的孤云草舍便成了主席官邸,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失去了往日的宁静。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平后,蒋介石的“文胆”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在挚友朱家骅的照顾下,于孤云草舍隔壁的新新饭店替蒋捉笔,“精心构思”了那篇著名的《西安半月记》。及至抗战爆发,孤云草舍又成为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的场所,浙江省政府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此举行,许多重要的决策也由此产生。
建国后,孤云草舍收归国有,与附近的几幢庄园别墅、著名旅舍合并改建为新新饭店,但人们惯称其为饭店西楼。眼下,孤云草舍这幢保存完好的西洋“老房子”,它那巨大的回廊,高耸的穹顶,昂然的楼宇仿佛涵盖了以往的时空和人事,成了西湖近代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