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小新堤。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临安知府赵与筹自苏堤东浦桥畔至洪春桥麯院筑一堤,长350米,宽3米。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小新堤,淳祐中,赵京尹与筹自北新路第二桥至麯院筑堤,以通灵竺之路。”南宋咸淳《临安志》:“夹岸植柳如苏堤,半堤作四面堂一,亭三,以憩游人。”赵公堤明代已废,清雍正九年,总督李卫重筑,名为金沙堤,堤半为玉带桥,成为玉带晴虹胜景。民国期间修建马路后,堤断续难辨。2003年恢复此堤,现赵公堤东起杨公堤之流金桥,西至原金沙港村。并将清道光九年(1829)萧山人陈有尚出资修建的毓秀桥(原位于萧山区新塘街道涝湖村)整体迁移至此予以修缮保护,使该堤又增添一处历史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