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商(前507~?),春秋时卫国人,字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
孔子去世后,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儒林列传》),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汉代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儒家的经学最初主要是从子夏一系传授下来的,如东汉徐防说过:“《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自子夏。”
子夏晚年,因丧子而哭之失明,离群索居。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为“魏侯”。宁大中祥符二年(1009),增谥为“东阿公”(一作“河东公”),后又改谥为“魏公”。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後素。”曰:“礼後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