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传记

  曾参(前505~前435),字子舆,曾点之子,春秋末鲁国人。鲁定公五年(前505)生于鲁国的南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少孔子46岁,是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之一,是孔子得意门人。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他的思想主要承传孔子,而于孔子学说领悟较深,能得其旨要。他重视仁德,提倡孝道,主张内省。曾子像孔子一样重视仁德,并深有体会。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还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曾子的思想中,最为突出,影响也最大的是他的孝道思想。曾子的孝道思想符合后世当政者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越来越被朝廷重视,曾子的社会地位和谥号,也随之被抬高。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狩,“三月……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从这以后,包括曾子在内的孔门弟子,就不断受到官府的祭祀。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封“曾参为太子少保”;唐开元二十七年( 739),封曾参“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笈伯为“笈侯”,政和元年(1111年)又改为“武城侯”,咸淳三年(1267)封为“笈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更封为“笈国宗圣公”,至此曾子的谥号达到了“圣”的高度。

曾参 发布时间:2008/2/14

时代:春秋
职业:儒家

曾参 相关Top

人物

父-曾蒧

典故

曾子杀彘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曾参 传记Top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於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