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长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传记

  公治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子长,春秋末齐国人,亦说鲁国人。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相传公冶长能通鸟语,并以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治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遣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公冶长墓,坐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公冶长书院,在今安丘县城顶山。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其为高密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高密侯从祀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封先贤公冶子。

公治长 发布时间:2008/2/28

时代:春秋
职业:儒家

公治长 相关Top

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公治长 传记Top

史记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公冶长,齐人,字子长。
  孔子曰:“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南宫括字子容。
  问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於刑戮。”三复“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