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昭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传记

  楚康王(?~前545),春秋时楚国国君。熊氏,名昭(一作招)。楚共王之子。前559~前545年在位。继位初年,接连受挫于吴(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晋(都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楚康王五年(前555)冬,郑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子孔想借楚国力量清除诸大夫。楚令尹子庚(公子午)鉴于诸侯方睦于晋而未答应出兵。康王感到自己即位五年在军事上并无成就,恐别人说自己忘掉先君霸业,乃派人告诉子庚,要他重新考虑郑国的事。子庚只好出兵,结果深入郑境的楚军大多数受到冻伤,服役的徒人几乎死尽。此时楚国贵族多宠。子庚死后,继任令尹的子南偏宠观起,纵使观起非法占有很多马匹。他断然处死子南和观起。接任令尹之职的蒍子冯,也有八个宠信者。康王深感不安,直到蒍子冯辞退了八个宠信者后,才放心使用。楚国内部稳定后,他倾力对外,主要用兵于东境。楚康王十一年(前549),亲率水军伐吴,无功而返。次年,伐舒鸠(今安徽舒城县境),又与吴交战,灭舒鸠。又次年,借助秦(都城在今陕西凤翔)军再次伐吴,吴军有备,转而伐郑(都城在今河南新郑);年底,应许灵公之请,再伐郑,只俘虏到九个郑国人。此时楚要东御吴军,已无力与晋北争中原;而晋国也是内外交困。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趁机邀约楚、晋、齐、秦等十四国,于前546年在宋国结盟。规定除齐、秦两国外,其余各国要分别向楚、晋朝贡。楚晋因此平分了霸权。此为春秋时的第二次弭兵之会。次年,康王卒。鲁襄公、陈哀公、郑简公、许悼公等参加了葬礼,并送葬于楚都西门之外;各诸侯大夫一直送葬到墓地。

熊昭 发布时间:2008/3/19

时代:春秋
职业:君主

熊昭 相关Top

人物

父-熊审

弟-熊围

弟-子比

弟-子晰

弟-熊弃疾

典故
历史事件

楚郑费滑之战

文学作品

熊昭 传记Top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员立,是为郏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