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约126),东汉文学家。又名宝,字秋孙,一作秘孙,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少即好学。安帝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与李尤等撰《汉记》。永宁元年(120),又奉邓太后诏,与騊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迁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125),拜宗正。次年,转升卫尉,卒于官。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凡三十篇。一说二十七篇,起于刘珍,成于刘熙。体例仿《尔雅》,而专用音训,以音同意近的字解释意义,推究事物所以命名的本源,对于探求语源,辩证古音、古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原有集,已佚。今存《东观汉纪光武叙》、《章帝叙》等。
后汉书卷八十 文苑列传第七十
刘珍字秋孙,一名宝,南阳蔡阳人也。少好学。永初中,为谒者仆射。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騊駼、马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观》、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B05A駼作建武已来名臣传,迁侍中、越骑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转卫尉,卒官。著诔、颂、连珠凡七篇。又撰《释名》三十篇,以辩万物之称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