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人。安帝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著有《楚辞章句》,为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训释文字多简要可信,且保存不少古说,为后世学者所重视。但拘于经学家的偏见,认为屈原作品是“依托五经以立义”,故注中多穿凿附会。另有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多亡佚。今存《九思》,模拟《楚辞》,吟咏屈原事迹,成就不大。故刘勰云:“王逸博识有功,而绚綵无力”(《文心雕龙·才略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叔师集》。
后汉书卷八十 文苑列传第七十
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也。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著《楚辞章句》行于世。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
子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厉。后溺水死,时年二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