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351~388),东晋臣。字季琰,小字僧弥。祖籍琅邪临沂(今临沂)。出身世家大族。为王导之孙,王洽次子。少有艺才,善行书,名声在王珣之右。时有:“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之语。幼童时,听外国沙门提婆讲《毗经》,未完,便已解悟。遂到另一屋内对沙门法纲等数人讲经。众僧甚为惊奇。入仕后,历任著作郎、散骑郎、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两人齐名,世称王献之为大令,他为小令。其子王朗、王练,义熙)时,均任侍中。
晋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珉字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珣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僧弥,珉小字也。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珉时尚幼,讲未半,便云已解,即于别室与沙门法纲等数人自讲。法纲叹曰:“大义皆是,但小未精耳。”辟州主簿,举秀才,不行。后历著作、散骑郎、国子博士、黄门侍郎、侍中,代王献之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太元十三年卒,时年三十八,追赠太常。二子:朗、练。义熙中,并历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