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铄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传记

  刘铄(431~453),宋文帝第四子。元嘉十六年(439)封南平王。初为湘州刺史,后历任南豫州、豫州、南兖州刺史。为豫州刺史时,屡阻止北魏军队南侵。刘劭弑立,以为中军将军。劭败,孝武帝拜之为侍中、司空。未几,为孝武帝所鸩杀,时年二十三。其诗华靡淫艳,原有集五卷,已佚。

刘铄 发布时间:2011/9/11

时代:南朝·宋
职业:大臣 宗室

刘铄 相关Top

人物

父-刘义隆

兄-刘劭

兄-刘浚

兄-刘骏

弟-刘诞

弟-刘宏

弟-刘袆

弟-刘昶

弟-刘浑

弟-刘彧

弟-刘休仁

弟-刘休佑

弟-刘休茂

弟-刘休范

弟-刘休若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刘铄 传记Top

南史卷十四 列传第四

  南平穆王铄,字休玄,文帝第四子也。元嘉十六年,年九岁,封南平王,少好学,有文才,未弱冠,《拟古》三十余首,时人以为亚迹陆机。
  二十二年,为南豫州刺史,加都督。时文帝方事外略,罢南豫州并寿阳,以铄为豫州刺史,领安蛮校尉。二十六年,魏太武围汝南悬瓠城,行汝南太守陈宪保城自固,魏作高楼施弩射城内,城内负户以汲。又毁佛图,取金像以为大钩,施之冲车端以牵楼堞。城内有一沙门颇有机思,辄设奇以应之。魏人以虾蟆车填堑,肉薄攻城,死者与城等,遂登尸以陵城。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一当百,杀伤万计,汝水为之不流。相拒四十余日,铄遣安蛮司马刘康祖与宁朔将军臧质救之,魏人烧攻具而退。
  元凶弑立,以铄为侍中、录尚书事。劭迎蒋侯神于宫内,疏孝武年讳,厌咒祈请,假授位号,使铄造策文。及义军入宫,铄与浚俱归孝武。浚即伏法。上迎铄入宫,当时仓卒失国玺,事宁更铸给之。进侍中、司空,领兵置佐。以国哀未阕,让侍中。
  铄既归义最晚,常怀忧惧,每于眠中蹶起坐。与人语亦多谬僻。语家人云:“我自觉无复魂守。”铄为人负才狡竞,每与兄弟计度艺能,与帝又不能和,食中遇毒,寻薨。赠司徒,加以楚穆之谥。
  三子:敬猷、敬深、敬先。敬深封南安县侯,敬先继庐陵王绍,前废帝景和末,召铄妃江氏入宫,命左右于前逼之。江氏不受命,谓曰:“若不从,当杀汝三子。”江氏犹不从,于是遣使于第杀敬猷、敬深、敬先等,鞭江氏一百。其夕废帝亦殒。明帝即位,追赠敬猷侍中,谥曰怀。改封孝武帝第十八子临贺王子产字孝仁为南平王,继铄后,未拜被杀。泰始五年,立晋平王休佑第七子宣曜为南平王,继铄。休佑死,宣曜被废还本。后废帝元徽元年,立衡阳恭王嶷第二子伯玉为南平王,继铄后,升明三年被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