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休若(448~471),南朝宋文帝第十九子,封巴陵王。明帝时,为雍州刺史。以与部属贪赃受贿及私杀典签,贬官削封。寻又迁为荆州刺史。时明帝屡诛诸王,有将佐劝其据荆楚起兵反,他执之送朝廷。明帝以其有名望,担心将来于幼主不利,诱至京城赐死。
南史卷十四 列传第四
巴陵哀王休若,文帝第十九子也。孝建三年,年九岁,封巴陵王。明帝即位,出为会稽太守,加都督。二年,迁都督、雍州刺史、宁蛮校尉。前在会稽录事参军陈郡谢沉以谄侧事休若,多受财赂。时内外戒严并袴褶,沉居母丧被起,声乐酣饮,不异吉人。衣冠既无殊异,并不知沉居丧。沉尝自称孤子,众乃骇愕。休若坐与沉亵黩,降号镇西将军。典签夏宝期事休若无礼,启明帝杀之。虑不许,启未报,于狱行刑。信反令锁送,而宝期已死。上怒敕之曰:“孝建之世,汝何敢尔?”使其母罗加杖三百。
四年,改行湘州刺史。六年,为荆州刺史,加都督、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年,晋平王休祐被杀,建安王休仁见疑,都下讹言休若有至贵之表,明帝以此言报之。休若甚忧。尝众宾满坐,有一异鸟集席隅,哀鸣坠地死。又听事上有二大白蛇长丈余,唅唅有声。休若甚恶之。会被征为南徐州刺史,加都督、征北大将军,开府如故。休若腹心将佐咸谓还朝必有大祸,中兵参军京兆王敬先劝割据荆楚。休若执录,驰使白明帝,敬先坐诛。休若至京口,上以休若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虑不奉诏。征入朝,又恐猜骇。乃伪授为江州刺史,至,即于第赐死,赠侍中、司空。子冲始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