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遥光(468~499),南朝齐宗室王。齐明帝之侄。字元晖,袭封始安王。初为员外郎,后转给事郎、太孙洗马。隆昌元年(494),除骁骑将军、冠军将军、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再转南彭城太守、吴兴太守等。萧鸾废郁林王,又除南郡太守。一年之内,五次升迁,都不赴任。此时萧鸾密谋篡位,刑赏之事只同他商量。萧鸾即位,授扬州刺史。次年,加散骑常侍。擅长处理政事,但心狠手毒,杀人很多。因腿瘸,不与其他大臣一块上朝,常乘舆自己入宫。齐明帝每次同他长谈后,第二天肯定要杀人。明帝憎忌高、武子孙,想把他们全部杀掉,他帮着明帝出谋划策,逐批诛杀。永泰元年(498),齐明帝病重,河东王萧铉等十王在一夜之间全被杀死,都是他出的主意。齐明帝死,遗诏加侍中、中书令,辅立少主,永元元年(499),企图废少主自立,举兵叛乱,兵败被杀。
南史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始安王遥光,字元晖,生而蹙疾,高帝谓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武帝谏,乃以遥光袭爵。位中书郎。
明帝辅政,诛赏诸事,唯与遥光共谋议,劝明帝并杀高、武诸子弟,见从。
建武元年,为扬州刺史。三年,进号抚军将军。好吏事,颇多惨害。足疾不得同朝例,常乘舆自望贤门入。每与明帝久清闲言毕,帝索香火,明日必有所诛。太子不悦学,唯曼游是好,朝议令蔡仲熊为太子讲礼,未半,遥光从容曰:“文义之事,此是士大夫以为伎艺欲求官耳。皇太子何用讲为?”上以为然,乃停讲。
永泰元年,即本号为大将军,给油络车。帝不豫,遥光数入侍疾,帝疾渐甚,河东王铉等七王一夕见杀,遥光意也。帝崩,遗诏加遥光侍中、中书令,给扶。永元元年,给班剑二十人,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遥光多忌,人有饷履者,以为戏己,大被嫌责。刘绘尝为笺云:“智不及葵。”亦以忤旨。既辅东昏,潜结江祏兄弟,谋自树立。弟遥欣在荆楚,拥兵居上流,密相影响。遥光当据东府号令,使遥欣急下,潜谋将发,而遥欣病死。江祏被诛,东昏召遥光入殿,告以祏罪。遥光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复入台。先是遥光行还入城,风飘仪繖出城外。遥光弟遥昌,先卒寿春,豫州部曲,皆归遥光。及遥欣丧还,葬武进,停东府前渚,荆州众力送者甚盛。东昏诛江祏后,虑遥光不自安,欲转为司徒还第,召入喻旨。遥光虑见杀,收集荆、豫二州部曲于东府门,众颇怪其异,莫知其指趣也。遥光召亲人丹阳丞刘沨及城局参军刘晏、中兵参军曹树生等,并诸伧楚,欲以讨刘暄为名,夜遣数百人破东冶出囚,尚方取仗。又召骁骑将军垣历生。历生随信至,便劝遥光令率城内兵,夜攻台,辇荻烧城门,曰:“公但乘舆随后,反掌可得。”遥光意疑不敢出。天稍晓,遥光戎服至听事,停舆处分,上仗登城行赏赐,历生复劝出军,遥光不肯,望台内自变。
及日出,台军稍至,遥光于是戒严,赦都下。领军萧坦之屯湘宫寺,镇军司马曹武屯青溪大桥,太子右率左兴盛屯东府门,东篱门众军围东城。遥光遣垣历生从西门出战,台军屡北,杀军主桑天爱。初,遥光问谘议参军萧畅,畅正色拒不从。既而畅与抚军长史沈昭略奔台,人情大沮。又垣历生从南门出战,为曹武所禽,谓武曰:“卿以主上为圣明,梅、茹为贤相者,则我当死。且我今死,卿明亦死。”遂杀之。遥光闻历生见获,大怒,于床上自竦踊,使杀历生儿。其晚台军射火箭烧东北角楼,至夜城溃。遥光还小斋,令人反拒,左右并逾屋出。台军主刘国宝、时当伯等先入,遥光闻外兵至,吹灭火,扶匐下床,军人排阁入,斩之。
遥光举事四日而卒。举事之夕月蚀,识者以月为大臣,蚀而既,必灭之道。
未败之夕,城内皆梦群蛇缘城四出,各共说之,咸以为异。台军入城,焚屋宇且尽。
遥光幼时甚贞正,明帝倾意待之。东昏为儿童时,明帝使与遥光共斋居止,呼遥光为安兄,恩情甚至。及遥光诛后,东昏登旧宫土山望东府,怆然呼曰:“安兄!”乃呜咽,左右不忍视,见思如此。天下知名之士刘讽、讽弟谦、陆闲、闲子绛、司马端、崔庆远皆坐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