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先(438~487),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高帝从子。初名道先,后避齐高帝讳改名。少有孝行,初为宋海陵王国上军将军、建陵令,后随萧道成征伐,委以心腹。又随萧赜征调,任征虏府司马、新蔡太守。齐初为太子右卫率、司州刺史。武帝即位,任侍中、领军将军,封新吴侯。尽心事上,故深得恩宠。永明五年,北魏攻雍、司二州,受诏督司州诸军戍边,军未还,病卒,谥忠侯。
南史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新吴侯景先,高帝从子也。祖爰之,员外郎。父敬宗,始兴王国中军。景先少孤,有至性。随母孔氏,为舅氏鞠养。高帝嘉之,常相提携。及镇淮阴,以景先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武帝为广兴郡,启高帝求景先同行,除武帝宁朔府司马,自此常相随逐。建元元年,为太子左卫率,封新吴县伯,见委任,势倾天下。景先本名道先,乃改为景先,以避上讳。
初,武帝少年,与景先共车,行泥路,车久故坏,至领军府西门,车辕折,俱狼狈。景先谓帝曰:“两人脱作领军,亦不得忘今日艰辛。”及武帝践阼,诏以景先为兼领军将军。拜日,羽仪甚盛,倾朝观瞩。拜还,未至府门,中诏:“相闻领军,今日故当无折辕事邪?”景先奉谢。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
初西还,上坐景阳楼召景先语,故旧唯豫章王一人在席而已。转中领军。车驾射雉郊外,景先常甲仗从,廉察左右。寻进爵为侯。
始升明中,沈攸之于荆州举兵,武帝时镇江州盆城,景先夜乘城,忽闻堑中有小儿呼萧丹阳,未测何人,声声不绝。试问谁,空中应云:“贼寻当平,何事严防?”语讫不复言。即穷讨之,了不见。明旦以白帝,帝曰:“攸之自无所至,焉知汝后不作丹阳尹?”景先曰:“宁有作理。”寻而攸之首至。及永明三年,诏以景先为丹阳尹,谓曰:“此授欲验往年盆城堑空中言耳。”后假节、司州诸军事。卒,谥曰忠侯。
子毅,位北中郎司马。性奢豪,好弓马,为明帝所疑忌。王晏事败,并陷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