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人物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传记

  裴松之(372~451),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年八岁,即精通《论语》、《毛诗》。博览群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后任零陵内史、国子博士等。元嘉三年(426),充任巡行湘州大使。回都后,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出为永嘉太守,以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而深受欢迎。不久又任南琅邪太守。曾奉诏注陈寿《三国志》,打破传统注法,不重训诂,而重史实的增补与考订,兼采众书达一百四十余种,使注文内容超出原书三倍,开创了注史的新体例,为研究三国史保存了大量可贵资料。此外,还撰有《晋记》。后又奉诏续撰《国史》,未竟而卒。子裴骃亦以注史著称,有《史记集解》等。

裴松之 发布时间:2011/10/27

时代:南朝·宋
职业:大臣 史学家

裴松之 相关Top

人物

子-裴骃

典故
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

裴松之 传记Top

南史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三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
  松之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
  义熙初,为吴兴故彰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由是普断。武帝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中从事。既克洛阳,松之居州行事。宋国初建,毛德祖使洛阳,武帝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居边务,今召为太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用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并兼散骑常侍,班宣二十四条诏书。松之使湘州,甚得奉使之义,论者美之。转中书侍郎。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广增异闻。既成奏之,上览之曰:“裴世期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血卩百姓,吏人便之。后为南琅邪太守,致仕,拜中散大夫。寻为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使续成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