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杭州百科

白娘子·吕洞宾卖汤团

  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四外来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
  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浮起来了,便拉开嗓门叫起来:
  “吃汤团罗,吃汤团罗!大汤团一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听一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有人说:“老头儿呀,你喊错啦!快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格换一换吧!”。
  吕洞宾听也不听,照样叫:“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人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1-7 14:51:06

石香炉

  有一年,山东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兄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1-7 14:45:24

金牛湖

  从前,西湖是叫做金牛湖的。
  那时候,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象一串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了:老远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啦,直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象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1-7 14:39:17

明珠

  传说古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下只彩色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邻居,每天早晨他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打个照面就忙着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俩一个在天空飞,一个在天河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仙岛上,在岛上他们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玉龙也很喜欢,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金凤点头答应,他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抓,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俩真的把石头琢成了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1-7 14:29:35

状元馆

  状元馆的创始人王尚荣,系浙江宁波人,自幼从师学艺,以烹调面、菜和手工打面为专业。清朝同治九年(1870),王尚荣在杭州盐桥边开设了一家宁式面馆,以烧制各式汤面为主,兼营酒菜。当时,浙江行省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设在今杭州高级中学一带,被县考录取的秀才都要到省考一搏,以晋级举人。这些秀才大都来自各县,考试前后均要在贡院附近的面菜馆相聚。王尚荣为了迎合秀才们求吉图名的心态,特地在店内设立馆座,取名“状元馆”。各地秀才纷纷来此把盏品面,小店生意兴隆。后因年事渐高,由外孙王凤春继承经营。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前夕,盐桥附近市面渐趋冷落,王凤春将“状元馆&rd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1-1-7 12:09:39

<<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 >> 共164页 81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