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杭州百科

绿云径

是中山公园内的一处胜景。整组假山叠石全用太湖石堆砌,显得气势自然而又幽雅。此地密林笼翠,烟云滋润,寻幽探胜,尘襟尽掸;草木丛中更见假山奇峰苍劲挺拔,古意盎然,加上周围的花木衬托,望之蔚然深秀,特别清新幽静。石上嵌有清代乾隆皇帝的诗碑:“蒙蒙湿鹤毳,濯濯泣螺纹。谢傅东山好,微嫌丝竹纷。”山石挺立在松柏之中,远远望去,仿佛是浮动在山顶上的朵朵青云,东去三十步可见一小片茶花林,花开得很艳,地上铺满了红花,让我不禁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清帝乾隆赋诗赞道:“孤山山脊自成蹊,夹径深林望若迷,怪底行来衣履润,披云寻绿蔼凄凄。”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湖心亭

位于西湖外湖之中,全岛面积约5000平方米,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并称“湖中三岛”,在西湖中形成所谓“蓬莱三岛”的鼎足之势。明嘉靖年问(1522—1566),杭州知府孙孟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对宋时湖中三塔的北塔基加以拓展,广植花木,增设石栏,建振鹭亭,逐成规模。明万历四年(1576),按察佥事徐廷祼重建,有“太虚一点宛在水中央”之额。后司礼监孙隆改为重檐,名“清喜阁”。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琉璃屋面,金碧辉煌。游人远远从岸上望去,宛如海市蜃楼。因亭在外湖中央小岛上,故后人将此亭称作“湖心亭”。亭亦作岛名,岛也为亭名。清帝康熙和乾隆曾在此御题亭额及楹联。相传岛上寓意“风月无边”的“虫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九狮石

穿过先贤祠,就是九曲桥。桥对面池中高耸着一块“九狮石”,仔细辨认,真的好像有九只小狮在石上嬉戏。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曲径通幽

三潭印月九曲桥尽头是岛的中心绿地。此处花木疏密相间,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四季花开不断,艳丽多彩,春秋两季景色尤佳。岛内岛外湖面如镜,楼台花树倒影摇曳生姿,天光云彩相映,着实让人感到如入蓬莱仙境。绿树繁花掩映着一堵矮墙,青瓦粉墙上嵌有数个花窗,墙内墙外,景色互见。墙上开有洞门,门额“曲径通幽”,出自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58—1927)之手。洞门口一条石板铺成的幽径通往竹林深处,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竹林后有一座古建筑,便是彭玉麟退省庵的闲放台。“闲放”之名出自清康熙朝大学士高江春的诗句:“圣朝休甲兵,吾其得闲放。”沿矮墙南行,是一组绿色的建筑:迎翠阁、木香榭、花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阮公墩

阮公墩,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面积5700平方米,是三岛中面积最小的一岛。清嘉庆十四年(1809),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湖泥堆叠而成此岛。《西冷怀古集》有阮元所作的序,其中谈及筑阮公墩的缘由和经过:“北山至南山,相距十里,湖面空旷。三潭以南,遇风作,无处停泊。适浚西湖,因仿东坡公筑堤之法,积葑为墩,为游人舣舟之所。郡人植芙蓉其上,呼为‘阮公墩’,以比安石东山,则余不敢当也。”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是嘉庆、道光年问的名臣。他不仅政绩斐然,而且以著作家、出版家、思想家著称于世,在学术上作出了不可磨灭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共164页 81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