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阙位于墓园东西轴线的中部,翼角飞翘,宏伟壮丽,系1979年仿宋代建筑风格复建。为一座砌筑精细的仿木结构建筑,阙上雕刻出木框架结构的各个构件外形,砖额枋上施斗棋,上用条砖叠涩出檐。歇山式屋面,铺筒板瓦,正脊两端饰鱼龙形正吻。阙身用细磨方砖贴面。墓阙正中开拱形门,安朱古色实塌大门,两侧筑出雉堞城墙,将墓园区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墓阙内侧门柱上,镌刻隶书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书体古拙典雅,别有韵致,系1979年重修时陆维钊所书。
在岳飞墓阙前,有一长方形小水池,池边构筑石栏。池上架一座小巧精致的石拱桥,名为"精忠桥"。桥两边设雕刻精美的青石低栏杆,栏板浮雕花草,中间柱头雕蹲狮,桥两端的柱头则刻束莲纹。桥面坡度和缓,采用便于车马上下的锯齿形的躜踪。精忠桥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杭州知府李铎重修岳飞墓庙时,在岳飞墓侧"浚泉建桥"。
辅文侯祠位于忠烈祠月台的西侧,系忠烈祠西庑。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三问,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檐下悬挂“辅文侯祠”匾额。祠内正中塑牛皋立像,古铜色,双手持握方锏,俨然注视,系2001年重塑。像后墙壁上配锻铜浮雕壁画,描绘了牛皋投归岳飞、戍守襄阳边境的场景以及牛皋双手挥舞方锏怒杀金兵的战斗场面。
岳庙内专辟辅文侯祠奉祀牛皋,始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杭州知府李铎重建忠烈祠两庑后,在西庑内塑牛皋像,与张宪一起配祀岳飞。
牛皋(1087一1147),字伯远,汝州鲁山县人(今河南临汝),为岳飞的著名部将,比岳飞大十六岁。牛皋早年曾当过弓手。金军南侵后,他自发组织家乡人民抗金,在中原沦陷
在岳飞纪念馆以南的精忠园内,东、西对峙着两座轩亭式木结构建筑,它们创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张载阳集民间资金数万主持重修岳庙,“于精忠泉南、碑廊之北添筑二轩,轩前栽植花木”,作为往来参观者的休憩之所。这二轩即指南枝巢与正气轩。
东为南枝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环廊,平面近方形。歇山顶屋面,方形木柱,四面皆设隔扇门和隔扇窗。轩内南向横枋上悬挂“南枝巢”匾额。南枝巢现为举办各类临时展览的固定场所。
“南枝巢”之名,源于民间关于“南枝柏”的传说。一般的树木枝叶向四周伸展,可岳飞墓周围的柏树,长长的树枝却偏偏向南伸展。相传,有一天,南宋孝宗皇帝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乘龙舟游西湖。湖光山色,微
烈文侯祠位于忠烈祠月台的东侧,系忠烈祠东庑。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檐下悬匾“烈文侯祠”。祠内正中塑古铜色的张宪立像,头戴战盔,身披戎袍,右手叉腰,腰后佩挂宝剑,凝神远望。像系2001年重塑。像后墙壁上配锻铜浮雕壁画,描绘张宪身先士卒、勇战金军和率部收复城池以及部众奋斩金兵的战斗场面。
早在元代,忠烈祠正殿内除供奉岳飞外,曾另塑张宪、岳云像,分立于岳飞左、右配祀。岳庙内创建烈文侯祠专祀张宪,则始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当时杭州知府李绎重修岳飞墓、庙,复建忠烈祠东、西两庑,并在两庑内分塑张宪、牛皋像,配祀岳飞。
张宪(?一1142),四川阆中人,生年不详,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