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岭东接宝石山,西连栖霞岭,亦名葛坞。岭巅海拔125.4米,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相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所以有“葛岭”之名。洪字稚川,著有《抱朴子》。张翥云:“湖堤晚望葛岭诸山,倒影水中,天然炒画。昔赵文敏尝画此。”岭上有甘露泉、梅泉,皆赵所书篆。吾衍《闻蒋宏甫重五游葛岭因寄四首》:湖寸朝仍作,山云昼不开。竹枝苑凤湿,石藓紫云堆。施饮多仙兴,狂歌欠我来。平生慕函谷,拟学抱关梅。雨急檐槛冷,墙阴薜荔长。清游能不阻,羽士得想忘。巾子山云黑,鹅儿酒色黄。遥怜佩兰客,寂寞向三湘。海中有蓬莱,万里阻弱水。灵踪不可到,真境复在此。凡藏碧山秀,台空白云起。何能炼金沙,往结浮邱子。危亭半空山,葛公
在钱塘门西,位于西湖北侧,巍石如甑,一名石甑山,见《隋书.地理志》。吴越王号寿星宝石山。山上有“寿星岩”三个字摩崖。又改封“巨石山”,罗隐作《封石记》。《五代史》序《历国年谱》云:故老谓吴越亦尝称帝改元,而求其事迹不可得,独得其封落星石英钟为宝石山,制书称宝正六年辛卯耳。崖有“节用爱人视民如伤”八大字,无题款。黄周星云:相传为贾似道书。山嵩、山高六十三丈,周十三里,绝顶为宝峰。海拔78米,由侏罗系块状熔结凝灰岩构成。山并不高,拾级登之,也颇费力。山上多天然奇石,因赭色岩石中嵌满玛瑙状晶体,经初升或西落阳光映射,闪闪发光,状如宝石,故名“宝石山”。宝石山原名落星山,因为山上有落星石,石大
西湖葛岭山下,今北山路,有一幢仿西式建筑的别墅。民国初年,别墅落成,名日“省庐”。
省庐在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湖别墅中领风气之先,鹤立鸡群,颇显洋派。房如其人,这幢西式别墅的主人就是当时浙江的“外办主任”--浙江交涉使王丰镐。
王丰镐,字省三,省庐取其字命名。省庐依山面湖,临街而筑,朝南向阳的庭院用花窗围墙圈护,背阴依山的一面顺山势用石墈驳砌。院子中间为一幢两层多开间的主楼,左右各有一座角楼,与主楼以廊檐相连,似分又合,互为呼应。底层有宽大走廊,楼上有宽敞阳台,楼内厅室俱全,设施完备,房中水泥磨石子地坪一律精磨细嵌,漂亮而经久;木材地板则一律用高档质材装饰,精致而耐用。
整幢房屋的外墙及院墙,用
西湖栖霞岭麓,有一洞穴名叫香山洞。洞旁筑有香山寺,雅号“香山精舍”。岁月沧桑,香山精舍几经更迭改造,已面目全非,惟有香山洞旧貌依然。此洞很小,却有一块很大的石刻题壁,上书“尽此一报”四个斗大行书,苍劲古朴,非同寻常。
这块不寻常的题刻包含着一段悲壮的往事……
1935年12月26日傍晚时分,南京中山陵前,游人散尽。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中将总参议续范亭面对中山先生陵寝,悲愤难禁,痛哭失声,继而拔出佩剑,剖腹自杀,以身殉志。当时,日寇侵华日亟而政府却退让无度,续范亭自感身为将军而报国无门,决心以一腔热血唤醒国人。行前他写下了五首正气凛然的《绝命诗》,其中《哭陵》一首写道:“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
汤宅位于西湖区北山路84号院内、葛岭山南麓,它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旧居,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小组的办公场所。
汤宅主人汤恩伯,浙江武义人。192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军界要职,曾官拜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国民党六届中央执委、总统府战略顾问等,陆军上将衔。1954年病逝,终年55岁。
汤宅是汤恩伯发迹后,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在第十三军军长、陆军中将任上建造的,为的是在家乡有一处落脚点,以便随侍他的“蒋委员长”。汤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用块石垒砌的围墙厚重坚固,绵延百米。左、右墙角都立有“汤界”字样的界碑,至今清晰可辨。院内由主楼和平房两部分组成。前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