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岩石室,又名通天洞、罗汉洞,亦称龙泓岩,在飞来峰东北麓理公岩旁。西过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线天。《舆地志》:“有石洞,彻浙江下,过萧山。有采石乳者,人其洞,闻波浪之声。后有人就洞两畔凿住世罗汉十六尊。”清《湖山便览》卷六:“壁间前后诸贤题名极多。洞额龙泓洞三字,金华王庭书,今已刬划去,旁款尚存。又龙泓洞三字,元郭某书。”现有的龙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观世音造像。
杭州最早的亭是晋代建于灵隐西山的许由亭、天竺的梦谢亭。历史上传说谢灵运在杜明甫处长大成人,直至十五岁才被送回老家,所以他的别号又称“客儿”,意为寄寓别人家中长大的儿郎。待谢灵运出仕途,名满天下以后,杜明甫就在灵隐山间造了这个亭,名为梦谢亭,又称客儿亭。这个亭子至宋朝据说还留存,给事中卢元辅在写灵隐的诗中就曾提到此事,说:”长松晋家树,绝顶客儿亭”。从诗中看,此亭当建在飞来峰顶,且亭前有高大苍劲的松树做荫蔽。
在飞来峰登莲花峰的连岩栈道旁,曾经有座神尼舍利塔,这可是杭城最早的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这座塔高七级。这里瘗藏的是同州船若寺一位名叫智仙的尼姑的遗骨。据立,智仙处前曾留下遗嘱,让学徒在她圆寂后送遗骨来心仪已久的西湖飞来峰安葬。北宋王安石曾为它咏过一首诗---《神尼塔》,诗称:“飞来峰上千寻塔,自缘身在最高层。”
护国仁王禅寺始建于南宋淳佑五年(1245),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历年来经过多次改建。历史上的护国寺作为“尺八祖庭”和中国与日本古代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尺八是中国古代的吹管乐器,唐代传入日本,但为时不久就在日本失传。南宋时,日本名僧心地觉心于宝佑元年(1253)到杭州护国仁王禅寺拜高僧无门慧开习禅,同时在护国寺学会了吹奏尺八的技艺。心地觉心回国后,在日本建兴国寺,立普化宗,把中国尺八技艺传到了日本,从此尺八在日本得到广泛的传播,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日本并将杭州护国仁王禅寺作为日本尺八的祖庭。
保俶塔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展现了10~13世纪杭城佛教文化的兴盛。位于宝石山东端山脊 ,为吴延爽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名应天塔、宝石塔等。初建时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九级。宋、元以后几经毁建。现存砖塔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及塔身均为八角形平面,共七层,通告45.3米,塔顶置铁铸塔刹。该塔造型挺秀,在西湖景观整体视域空间中,与雷峰塔形成著名的“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南北对景。它也由此成为西湖景观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