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康(?~209),襄平(今辽阳市区)人。辽东太守公孙度子。约公元197年,公孙康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攻损高句丽都城国内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巖城为新都城丸都城。209年,丸都扩建完毕后山上王将都城迁移。建安九年(204)承袭父位,继续割据辽东。公元207年,袁熙、袁尚联合蹋顿单于进攻白狼山,被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击败,蹋顿单于被斩首。袁熙、袁尚和数千骑兵逃往辽东,公孙康恐袁熙、袁尚鸠夺鹊巢,又见曹操无进军之意,于是将二人斩杀,首级送给曹操。公孙康死后,二子尚幼,辽东太守一职由公孙康之弟公孙恭接任。
张杨(?~198)字稚叔,东汉末云中人。初以武勇见称,在并州为武猛从事。并州刺史丁原响应蹇硕呼吁,派张杨为蹇硕部下,被蹇硕封为假司马。何进当权,派张杨募兵千余人在上党讨伐山贼。董卓作乱时,张杨攻上党太守于壶关,无功而还。后留上党,攻略诸县,聚众至数千人。董卓讨伐军起,张杨依付袁绍,不为所用。初平二年(191),匈奴单于于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于夫罗胁持张杨出走。于夫罗初败于袁绍将麴义,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放走张杨。后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兴平二年(195),董承带汉献帝逃避李傕追击至大阳(今山西平陆西),张杨以粮食朝贡,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假节开府。张杨希望汉献帝回洛阳,被
陈登,字元龙,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深沉有大略,举为孝廉,陶谦为徐州牧,任为典农校尉。后从吕布,与父珪合谋离间布与袁术的关系,并劝曹操速加攻灭吕布。曹操任登为广陵太守,令聚众以图吕布。吕布被诛,以功加拜伏波将军。在江淮有声望,屡破孙吴军队进攻。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陈宫(?~198),字公台,东汉末东郡(治今河南濮阳)人。初为曹操部将,后乘操出征陶谦,后方空虚之机,策动张邈等起兵反操,迎立吕布为兖州牧,几乎全占操原有区域。为吕布出谋画策,多不采用。吕布兵败,被操俘斩。
张邈(?~195),字孟卓,东汉末期东平寿张(今山东阳谷)人。“少以侠闻,振穷救急”,被称为“八厨”之一,与曹操袁绍都有交往。董卓之乱时,为陈留太守,与袁绍等共同起兵讨董,在汴水为董卓击败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关于张邈叛变的原因,一说是他害怕曹操终究会听袁绍而杀了他,一说是与陈宫对曹操因私仇而杀了名士边让不满。)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
魏元帝曹奂(246~302),初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武帝孙,燕王曹宇子,封为常道乡公。魏甘露五年(260),曹髦被杀,他被迎立为帝,改年号为景元。曹奂在位期间,大权被司马昭掌握,朝中政事亦决于司马昭。咸熙二年(265)八月,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袭爵,继相国、晋王位。十二月,司马炎自称帝,曹奂被废黜,降封为陈留王,被逼迁往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内)居住。不久,司马炎又迫使他迁居邺城(今河北磁县东)。至此,魏从文帝曹丕起共传五世,历四十六年而亡。曹奂在位六年,晋永宁二年(302),病死于邺城,终年五十七岁。谥元帝。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字彦士。三国魏国皇帝,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嘉平六年(254)九月,司马师废少帝曹芳,同年十月立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曹髦在位期间,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一人专权,权焰逼人,飞扬跋扈,平时穿着皇帝的龙袍,一心想取曹髦而代之。魏甘露五年(260)四月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讨伐。王沈与王业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
曹芳(232~274),字兰卿,沛郡谯县(今安徽毫县)人。三国魏国皇帝,魏明帝养子。明帝临终前立为太子,年仅八岁。同日,明帝死,曹芳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曹芳继位时,曹爽和司马懿受明帝托付,共同执掌大权。曹爽为限制司马懿的势力,用明升暗降的手法,削夺了他的兵权。司马懿借机装病、麻痹曹爽,在家等待时机。正始十年(249)正月,曹芳与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等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大石山),祭扫明帝陵墓。太傅司马懿乘机占据洛阳,并以太后的名义免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又以谋反的罪名,杀死曹爽,夷其三族。自此,曹魏政权控制在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251),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执掌
明元郭皇后(?~263),魏明帝曹睿皇后,西平(今青海西宁)人,祖上是河西大族。曹魏黄初元年(220),西平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太守临走将郭氏带入皇宫,成为皇子曹睿的妾室。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重,立儿子曹睿为太子,是为明帝,立毛氏为皇后。景初二年(238),明帝将毛后赐死,立郭氏为后。景初三年(239),明帝病逝,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尊郭氏为皇太后。于是由郭太后主持朝政。景元四年(264)正月,郭后病逝。同年三月,谥号明元皇后,与魏明帝合葬于高平陵。
明悼毛皇后(?~237),魏明帝曹睿皇后,河内人。黄初七年(226年),曹睿被立为太子,毛氏为选入太子宫,深得曹睿的宠爱。五月,文帝曹丕病逝,曹睿即位,立毛氏为贵嫔。次年(太和元年),又被立为皇后。父兄累拜高官。不久失宠,因有怨言,于景初元年(237年)被赐死,葬于愍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