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荀爽

  荀爽(127~190),东汉大臣。字慈明,又名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淑子。于兄弟八人中最有才华,当时称为“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幼好学,年12通《春秋》、《论语》。桓帝延熹九年(166)拜郎中,谏陈为政之宜,书奏即弃官。后遭党锢,十余年从事著述,有“硕儒”之称。永汉元年(189)献帝立,董卓秉政,拜爽为平原相,旋为光禄勋,三天后代杨彪为司空。从迁都至长安。与司徒王允等密谋诛卓,未成而病卒于任,终年63岁。著述甚丰,有《易传》、《尚书正经》、《汉语》、《新书》等百余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7

荀淑

  荀淑(82~149),东汉学者。字季和,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的十一世孙。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为俗儒所非。安帝时拜郎中,再迁当涂长。后去职还乡里,名贤李固、李膺皆拜其为师。建康元年(144),举贤良方正,对策时讥刺贵倖,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居官清正,号为“神君”。不久弃官家居。有子八人,并有名声,时人谓之“八龙”。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7

黄琬

  黄琬(141~192),东汉大臣。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西)人。黄琼之孙。少年时知名于京师。任五官中郎将时,与陈蕃同心共事,选用中小地主中的贤能之士;后被权贵富豪诬为朋党,免官近二十年。汉灵帝光和末年征为议郎,累升至豫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县)牧。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关内侯。董卓擅权时,他因反对迁都被免官。迁都长安后,与司徒王允同谋诛除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将他下狱处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2

黄香

  黄香,东汉大臣。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县)。他九岁丧母。因家境贫寒,请不起仆人,一切家务全由他一人料理。他勤苦尽心,奉养父亲。他对父亲的孝顺深得乡里的称道。每当夏天炎热之时,他用扇子扇帐子,使枕席清凉,伺候父亲安寝;每当冬日严寒之时,则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温暖枕席,使父亲暖卧。十二岁时,江夏太守刘户听说后,把他召到署门下,称赞他是“至孝”。汉和帝听说后,又颁旨嘉奖。黄香年轻时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善作文章,名闻天下。汉肃宗曾诏他上殿对策,然后赞赏地对文武百官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童呀!”文武百官莫不钦佩称奇。历任尚书郎、左丞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2

黄琼

  黄琼(86~164),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之南)人。黄香之子,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以病推辞不应。顺帝永建年间,由于公卿推荐,被朝廷征辟,他素为李固所仰慕,李固与之书曰:“峣峣者易缺,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黄琼这才出仕,至则任议郎,稍迁任尚书仆射。后升任尚书令。又出任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元年(150),选入宫中侍讲。第二年,升任司空。以事触怒梁冀,以地动策免,复为太仆。永兴元年(153),升任司徒,转太尉。对梁冀要求征召的人,一律不任用。后因日食免职,复任大司农。梁冀被诛后,复出任太尉,以师傅之恩,又不阿附梁氏,乃封之为邟乡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2

周举

  周举(?~149),字宣光,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生得姿貌短小丑陋,却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城誉之“《五经》纵横周宣光”延光四年(125),辟司徒李郃府,后长乐少府朱伥代李郃为司徒,周举依旧为府中官吏。后举茂才,任平丘令。稍迁至并州刺史,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134),经司隶校尉左雄荐举,征任尚书,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朝廷。后出任蜀郡太守,坐事免职。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由于其临终推荐,任周举为谏议大夫。当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兴利除害,铲除奸赃,乃任周举为侍中,与周栩等人出行,天下号称“八俊”。升任河内太守,征为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2

左雄

  左雄(?~138),东汉大臣、政论家。字伯豪。南郡涅阳(今河南镇平县南)人。初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劾秦贪猾,无所畏忌。顺帝时拜议郎,后得虞诩上疏推荐,任尚书,再迁尚书令。在朝以言事切直著称,能认真考黜官员,曾荐周举为尚书,免黜济阴太守胡广等人,又上疏反对顺帝封其乳母宋娥为山阳君与梁冀为襄邑侯。雄虽受“天人感应”说之影响,往往以水旱、地震等灾异作反对梁冀等人之依据,但其结果亦有益于政事。顺帝永建年间,京师等地常地震,左雄认为是“下有逆上之征”,告诫统治者革除弊端,废除“一人犯法,举宗群亡”等虐政。又崇经术,修太学,吸收年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22

蔡邕

  蔡邕(132~192),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琰父。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喜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延熹二年(159),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权,闻邕善鼓琴,令陈留太守遣其入京。行至偃师,托病而归,作《述行赋》。初为司徒桥玄属官,出任河平长,又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175),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邕自写经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碑始立,观瞻及摹写者,车乘每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后因上书论朝政阙失,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又因权贵诬陷,不敢回乡,亡命江湖十二年。董卓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8

马融

  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辞赋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援兄子严之子。为人多辞貌,有俊才。从京兆挚恂学,博通经籍,均奇其才,以女妻之。安帝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会羌乱起,饥困故往应骘召。四年,拜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信俗儒之说,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元初二年(115),融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8

张衡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年少好学,五经六艺,无所不通。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任南阳主簿,以《东京赋》和《西京赋》闻名当时,所写东、西京长安、洛阳之繁华,妙绝一时。汉安帝永初二年(108),辞官回乡,专心钻研学问。研读了杨雄的《太玄经》,写出了《太玄经注解》,绘制了《太玄图》,逐渐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特别是宇宙间自然现象规律的研究。汉安帝永初五年(111),被征召到京师。先任尚书台衙门郎中,后升为尚书侍郎,自汉安帝元初二年(115)两度出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长达14年之久,成就最为辉煌。期间,精心钻研天文学观察日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8

<<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