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梁慬

  梁慬(?~112),东汉名将。字伯威。戈居(故城在今甘肃省宁县西南)人。慷慨、有勇略,熟知兵法。初为车骑将军邓鸿司马,延平元年(106)拜西域副校尉,奉命率军往援西域都护任尚,未至围已解,随新任都护段禧进驻龟兹城,合其军共有八、九千人。龟兹部众引姑墨诸国兵马数万人围攻龟兹,他率众奋战,三战三捷。待彼兵众疲惫,他倾全力出击,歼敌万余,大获全胜。永初二年(108)奉诏还至敦煌。河西诸郡羌人因差役繁苦,起兵反汉,大败汉车骑将军邓骘。他奉命出援,征抚并施,平定河西。同年冬又扑灭滇零羌反抗,并夺回为羌族所掠人口财物,朝廷遂委以镇抚诸羌、节制各军之任。永初三年,匈奴、乌桓、鲜卑合兵进犯五原(在今内蒙古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4

班勇

  班勇,字宜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超之子,生长于西域,少有其父之风。和帝永元十三年(101),班超派班勇随安息使者入朝。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叛乱,以班勇为军司马,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带领一千多人屯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北匈奴与车师后部(今新疆吉木萨尔一带)共同攻杀索班,鄯善(今新疆羌若一带)告急于汉。曹宗请求出兵攻打匈奴,报索班之耻,复取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与公卿百官会议对策,班勇认为应在敦煌置护西域副校尉,恢复敦煌营兵三百,另遣西域长史率五百人屯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太后从其议,但未遣长史出屯。至延光二年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14

陈宠

  陈宠(?~106),东汉沛国洨(今安徽灵璧南)人。字昭公。少为州郡吏,后任司徒府辞曹,并代司徒鲍显撰写《辞讼比》卷、《决事都目》卷,被御批为办案的法律依据。章帝初为尚书,奏请“荡涤烦苛之法,轻薄棰楚,以济群生。”主张在“严明”之后,“必宜济之以宽”,为章帝采纳。皇后兄侍中窦宪推荐张林为尚书,他直言章帝曰:“林虽有才能,而素行贪浊。”因此得罪了窦宪。章帝死后,窦宪专权,他出为泰山太守、广汉太守。和帝初升为大司农。永元六年(94)代郭躬为廷尉,多次审议疑难案件,并奏准依法从轻处理,救活甚众。因涉嫌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5

郭躬

  郭躬(1~94),东汉司法官。字仲孙。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其父弘断狱三十年,用法平。他少时从父习法律(小杜律),后传授法律,徒众常数百人。历任廷尉正等职。86年(章帝刘怛元和三年),升至廷尉。主张定刑从宽、从轻,曾奏请修改律令四十一条,皆改重刑为轻刑,为朝廷采纳,颁布施行。永元六年(94年),卒于官。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0-5

周景

  周景(?~168),东汉时大臣,字仲飨,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人。初辟大将军梁冀府。历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将作大匠等官,至延熹二年(159)冀伏诛,以故吏免官禁锢。后拜尚书令,迁太仆。六年(163)以卫尉代刘宠为司空。时宦官威福,与太尉杨秉劾其奸猾者将军牧守以下50余人,朝廷称快。八年因地震免。次年以光禄勋代陈蕃为太尉。灵帝建宁元年(168)卒于任。追封阳乡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周荣

  周荣,字平孙。东汉肃宗时举荐为明经,征召至司徒袁安府任事。和帝时,外戚窦景、窦宪兄弟擅政作恶。袁安对窦曾作多次参奏,所奏本章,均出自周荣手草,因此,积怨于窦氏。历任郾城令、尚书令、颖州和山阴太守。政绩卓著。后以老病乞休,卒于家。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韩棱

  韩棱(?~98),东汉大臣。字伯师,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人。少孤,以孝悌著称。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病不能理政,棱代之两年有治迹。明帝征辟,迁尚书令。和帝时,窦宪专权,棱屡上书弹劾,并力谏宪北击匈奴,窦氏败,他主持审理其案,日理万机,数月不浴。后为南阳太守,政称严平。和帝永元九年(97)以太仆代张奋为司空。翌年卒于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张酺

  张酺(?~104),字孟侯,汝南细阳(今安徽阜阳市北方)人。张酺少时从祖父张充受《尚书》,又师事太常桓荣,锐意进取,毫不松懈。永平九年(66),明帝为四姓(指樊、郭、阴、马四家外戚)小侯在南宫开学,设置《五经》师傅,张酺于此教授《尚书》,又多次在御前讲授。后被任为郎,遂令入宫教授皇太子。章帝即位,提升张酺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数月之后,出任东郡太守。任职十五年,到和帝即位不久,升任魏郡太守。永元五年(93),升任太仆。数月之后,代尹睦为太尉。多次上书请求退职,皇帝不许。后因细故策免。张酺归乡后,闭门不通宾客,永元十六年(104),复出任光禄勋,数月后,代鲁恭为司徒,月余病卒。皇帝亲临丧礼,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袁安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自幼得习祖父之学,性格庄重威严,为州里人所尊敬。初任为县中功曹,后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到处都受到官吏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永平十三年(70),楚王刘英谋反,此事交郡中核实。第二年,三府推荐袁安能处理大案,任楚郡太守。到任后,以宽大为怀,全活四百余家。在职十年,京师对之肃然起敬,名重朝廷。建初八年(83),征入京师,任太仆。元和二年(85),北匈奴以汉已许和亲,南匈奴(已降汉)又往抄掠,谓汉欺之,谋欲犯境。武威太守孟云建议,应归还所掠人口,以示安慰,而朝中百官都表示反对,只有袁安赞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胡广

  胡广(91~172),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人。出身官宦世家。安帝时举孝廉,累迁为尚书仆射。顺帝选立皇后,他上书主张宜以出身、德、年、貌为标准。后历官司徒、太尉、录尚书事、司空、太尉等职。曾以策立桓帝功封安乐乡侯。居台省三十余年,历事六帝,所辟皆天下名士著有诗、赋、铭、箴等二十二篇。卒后谥文恭侯。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