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恭(32~112),东汉经学家,汉和帝、安帝时司徒。字仲康,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县西北)人。幼丧父,少好学,入太学,习鲁诗。曾为新留教授,当过郡吏,章帝时以明经参与白虎观会议。拜中牟令、侍御史、《鲁诗》博士、侍中。迁乐安相,用收买手段瓦解了当地农民起义。后征拜议郎、侍中。和帝永元十三年(101)以光禄勋代吕盖为司徒,十六年坐事策免。殇帝即位,以恭为长乐卫尉。安帝永初元年(107)代梁鲔再为司徒。恭因当时盛夏断狱,上疏谏以立秋为断,不违农时。永初六年(112)卒于家。
卓茂(?~28)字子康,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父祖官至郡守。元帝时求学于长安,号称通儒。初被辟为丞相府史,又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官密县令,礼法并施,史称教化大行,道不拾遗。王莽摄政,解职归乡。更始时曾任侍中祭酒。光武帝时征拜太傅,封褒德侯。年七十余卒。
马棱,字伯威。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章帝建初年间,任郡功曹,举孝廉。87年,迁广陵太守。时谷贵民饥,奏罢盐官,薄赋税,以利百姓。又兴复陂湖,灌田二万余顷。90年,转汉阳太守,侵赋百姓以奉大将军窦宪军费。宪诛,坐抵罪。数年后,复任丹阳太守,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后历任会稽、河内太守。安帝永初中,坐法免官。
马严(?~98),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威卿。马援之侄。少孤,好击剑,习骑射。经马援推荐,从平原杨太伯求学,能通《左氏春秋》。初仕郡督邮,后与其弟马敦归安陵,居钜下,三辅知名,号称“钜下二卿”。永平十五年,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共撰定《建武注记》。历仕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太中大夫等。晚年,为外戚窦氏所忌,免官,卒于家。
马防(?~101),东汉人。字江平。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援子,明德马皇后兄。章帝时拜中郎将,迁城门校尉。77年,以行车骑将军率兵平定金城、陇西保塞羌民的反叛,拜为车骑将军兼城门校尉。79年,封颍阳侯。后任光禄勋。家资巨亿,奴婢千人,宾客奔湊,刺史守令多出其家。后因兄子马豫怨谤事为有司所劾,贬为翟乡侯。
马廖(?~92),字敬平。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援长子。少以父任为郎。明帝时因妹为皇后,拜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明帝死,受遗诏典掌门禁,为卫尉。79年,封顺阳侯,以特进就第。后因子马豫投书怨诽,诏遣归国。
马援(前14~49),字文渊。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其先世世为官,马援十二岁而父亲去世,然慷慨有大志,常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莽末年,任新成大尹(即汉中太守)。后依从隗嚣,任绥德将军。建武四年(28),奉隗嚣书信到洛阳,与光武一见如故,归后说服隗嚣归汉,同隗嚣长子隗恂入质洛阳。而后隗嚣反汉,马援归光武。建武八年(32),从光武西征隗嚣,参与谋策,大败之。第二年,任太中大夫,和来歙监诸将平定凉州(今甘肃走廊一带)。建武十一年(35),任陇西太守,率军击破先零羌。数年之后,复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建武十七年(41),交阯(郡治
窦章,东汉文人。字伯向。扶风平陵(今陕西西安北)人。窦融孙万全子。少好学,有文章,与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荐。安帝永初中,因羌乱,避地外黄,太仆邓康闻其名,请欲与交,章不肯往。康遂荐入东观为校书郎。顺帝初,以章女年十二,能属文,选入掖庭,为贵人。以章为羽林郎将,迁屯骑校尉,永和五年(140)迁少府,汉安二年(143)为大鸿胪。建康元年(144)免,卒于家。
窦宪(?~92),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其家世代贵显,其曾祖父窦融,乃光武的开国功臣,祖父窦穆,得娶光武之女内黄公主,其父窦勋,娶东海恭王刘强(光武长子)之女沘阳公主。窦勋因罪被诛,窦宪自幼而孤。建初二年(77),其妹被立为皇后,任以为郎,渐升任侍中、虎贲中郎将,与弟窦笃并侍宫中,宠贵日盛,甚至以贱价强买明帝之女、沁水公主的园田。使章帝大怒,严令归还,虽未治罪,然亦不授以重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内掌机密,外宣诏命,与其弟笃、景、瑰同居要职。一门权势显赫,俱骄纵不法。永元元年(89),因派人刺杀太后宠臣都乡侯刘畅,太后大怒,将其囚于宫中;因害怕被杀,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恰
窦固(?~88),东汉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汉光武帝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汉朝。永平十七年,窦固率军再出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