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伍员

  伍子胥(?~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7

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族。吴王寿梦第四子,诸樊之弟。受封延陵(今丹阳、常州),史称延陵季子。因又封于州来(今安徵凤台),故又称延州来季子。贤明博学,寿梦欲立王,他却多次推让。曾北游列国,遍交贤士大夫。观乐于鲁,论盛衰大事,颇切时要。前494年,吴王夫差攻陈,他去救援,使陈解危。史称其识量超出伍子胥,以品行高洁、精通音乐及有远见而见重于诸侯,被推为淡于名利的高士典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7

夫差

  夫差(?~公元前473),春秋战国时吴国末代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夫差二年(前494),即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乘胜攻入越都,迫使越王勾践退保会稽山。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与越国讲和。夫差遂率吴军北上,征伐鲁、齐等国。十年,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水,欲争霸中原。十一年,从海上伐齐国,之后又派兵从陆上讨伐齐国,大败齐国。十四年。夫差与晋、鲁等国会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正当吴与晋相争,夺得霸主地位时。因国内空虚,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吴都,大败吴军,并杀死吴太子。夫差匆忙回师,与越议和。此后吴国又屡遭楚、越攻击。二十三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7

阖闾

  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伍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7

姬僚

  吴王僚(?~前515),即姬僚。春秋时吴国君。一名州于。吴王余昧(一作夷末)之子。公元前526年~公元前515年在位。吴王余昧死,授位于其弟季札,但季札辞而不就,乃改立他为王。即位后,以公子光伐楚,多胜.北伐,打败陈、蔡。时伍子胥刚自楚避难抵吴,向他陈述伐楚之利,但他未予重视,伍子胥遂投于公子光(即阖闾)门下。吴王僚十一年(前516),楚平王死,吴王僚乘机发兵伐楚,楚派兵断其军之退路,吴兵遂不得还。公子光利用大兵远征难以回师之机,与伍子胥密谋计策,乘宴饮进食之便,指使勇士专诸把他刺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7

寿梦

  寿梦(?~前561),《世本》作孰姑,《左传》名乘,去齐之子。前586年,去齐去世,他继承了王位,吴国在此年有了纪年,而开始称王了。在位25年(前585~前561)。
  吴国传到寿梦之世,国力始强,不但与中原各国时有交往,而且与楚国频频交战。寿梦有四个儿子:
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寿梦在死时想传位给贤德的季札,季札推让不接受。于是寿梦让儿子们以兄传弟的方式,由长子诸樊开始,依次传给馀祭、馀昧,再传到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馀眛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6

西施

  西施,姓施,名夷光,一作先施,又称西子。春秋末期越国句无(今诸暨市)苎萝村人,以家住村西而得名。其父卖柴为业,夷光自幼随母浣纱度日,秀媚出众,心地善良。郑旦与西施同为苎萝山下女,亦美艳绝伦。句践自吴归国,卧薪尝胆,誓报吴仇。闻吴王淫而好色,乃使相者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句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宠爱有加。
  西施身在吴国,一心向越。句践灭吴班师回越,携西施而归。一说被越王视为亡国不祥之物,沉于江中;另一说为西施归越后随大夫范蠡驾扁舟入五湖(今太湖),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6

欧冶子

  欧冶子,中国传说中的春秋末年越国铸剑匠师。《越绝书》记载,欧冶子曾为越王铸作铜剑五柄,名湛卢、巨阙、胜邪、鱼肠 、纯钧。据说巨阙十分锋利,可“穿铜釜,绝铁粝” 。它的花纹,“手振拂扬,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釽,烂如列星之行”。《淮南子》高诱注说,鱼肠剑纹理屈辟,如同鱼肠。《越绝书》还记载欧冶子应楚王之邀,与干将一起制作铁剑三柄,名为龙渊、泰阿、工布,剑身也有花纹。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6

文种

  文种(?~前467),名会,字子禽,楚国郢(今湖北省江陵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楚平王时为宛令,知范蠡名,驾车而往,并与之交,后同至越国出仕。公元前494年,句践败于夫椒,使文种议和,成。句践入质吴国,命种守越。种焦思竭力,恢复生产,治理国政。“外守疆土之界,内修耕战之备,无遗荒土,百姓亲附”。句践归国,问政于种,种曰“爱民而已”。“利之无害,成之无败,生之无杀,与之无夺。”“无夺民所好,则利也。民不失其时,则成之。省刑去罚,则生之。薄其赋敛,则与之。”“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6

范蠡

  范蠡(前517~前448),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战国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文种任宛令时,与之交。后同至越国出仕。公元前494年,句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退保会稽山后,献卑身厚赂,乞成于吴之计,订城下之盟。范蠡随句践质吴三年,夫差劝其弃越投吴,委以重任,范不为动。含垢忍辱,卑辞厚赂,终于使句践化险为夷,平安返越。及归国,与文种鼎力辅佐越王。句践奋发图强,筑城立廓,发展生产,以俟时机。蠡倡“道”、“气”,主“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3-16

<< <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