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漆雕开

  漆雕开,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蔡国人。姓漆雕,名开,字子若,亦说字子开。孔子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他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他专攻《尚书》,不喜欢做官。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于从政的道理还不能够有自信。”孔子听了这话很高兴。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他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他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高柴

  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比孔子小三十岁,卫国人,一说是齐国人。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举派高柴去做费邑宰。孔子怕他不能胜任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鲁哀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拒绝他的劝阻,结果回宫遇害。他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后,从未违反过礼节,影响他治理的民众。任卫国狱吏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受到孔子的称赞、民众的赞扬。为人性格直爽,与子路是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东汉永帝十五年(72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商瞿

  商瞿,姓商名瞿(qu,音渠),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春秋末鲁国人。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商瞿的造诣胜过子夏,是孔门传道者之一。从此《易》传于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者还有即墨成、孟但周霸、主父偃等。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商瞿被封为“蒙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须昌侯”。明世宗成谆三年(1267)以“须昌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1530)后改称“先贤商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颜无繇

  颜无繇,姓颜名无繇(yao,音摇),字路,也称季路,比孔子小六岁,春秋末鲁国人。颜无繇是颜回的父亲,他们父子俩曾先后在扎子门下求学。颜回早逝,颜无繇因家里穷,就请求孔子把车子卖了来帮他安葬。孔了认为不妥,说:“颜回和孔鲤虽有才与不才的分别,但对我们来说,也都是自己的儿子呀!孔鲤死的时候,也只有一层棺而没有外椁。我总不能徒步走路而把车子卖了替他买椁,因为我曾经位居人大的行列,照礼是不可以步行的”。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曲阜侯”。元至顺三年(1332年)进封“杞国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曾蒧

  曾蒧,姓曾名蒧(dian,音点),一作曾点,字皙,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宗圣曾参之父。曾蒧性情恬适,喜欢陶醉在春风沂水间。有一天,他陪着孔子时,孔子问他的志趣。曾蒧说:“穿上刚做好的春装,约上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玩玩水,到祈雨台上吹吹风,然后哼着歌愉快地回来。”孔子听了赞叹地说:“我很同意蒧的志趣啊!”曾蒧能素位击行,随遇而安。他信奉儒学,崇尚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会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曾参学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他被后人称为教子有方的典型。季武子死的时候,他曾倚门而歌。东汉明帝十五年(72)受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公皙哀

  公皙哀,姓公皙,名哀,字季次,又字季沈,春秋末齐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者之一。他家境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但认真读书,“独行君子之德”,不肯屈节事贵族,终生不仕。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北海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子”。清又改称“先贤公皙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公治长

  公治长(前519~前470),名长,字子长,春秋末齐国人,亦说鲁国人。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相传公冶长能通鸟语,并以此无辜获罪。孔子出于对诸侯开政的不满,又因对公治长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遣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公冶长墓,坐落在诸城市马庄乡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公冶长书院,在今安丘县城顶山。唐朝唐玄宗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原宪

  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春秋末宋国人。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寇时,曾做过孔子的家臣,孔子给他九百斛的俸禄,他推辞不要。孔子死后,原宪隐居卫国,茅屋瓦牖,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一 次,子贡高车驷马,拜访原宪。原宪衣着破烂,出来迎接。子贡问:“夫子岂病乎?”原宪回答说:“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听后非常羞愧地走了。唐朝人吴筠有《咏原宪子》诗:“原生何淡漠,观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弦歌乐天命。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rdq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宓不齐

  宓不齐,姓宓(fu,音浮),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春秋末鲁国人。孔子曾评论他:“子贱真是个君子啊!但鲁国没有君子,他哪能学到君子的品德呢?”做单父宰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他治理社会不在处财物得失,而重视民心、士气和社会风气。孔子认为让他掌管治理更大的范围,可比尧舜。他被后世认为是以指导教化治理国家的历史名人。孔子认为他尊君、守礼、有孝悌这德,遵守天命,能在仁德服人,可以称为君子。他为单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姓澹(tan,音潭)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春秋末鲁国人。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东汉明帝永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2-28

<< <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