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张安世

  张安世(?~前62),中国西汉大臣。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之子。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武帝时,因其记忆力强,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他为官廉洁,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元康四年(前62)春,因病上书告老还乡,宣帝不舍。他勉强视事至秋而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李延年

  李延年(?~约前90),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县一带),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音乐的最高负责人。
  李延年的歌唱得特棒,“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曾在武帝前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其妹因此歌得幸,被武帝立为夫人,李夫人所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李广利

  李广利(?~前88),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武帝闻西域大宛产良马,名为汗血马,遣使前往购买,使者被杀,钱物被抢。武帝乃封广利为贰师将军,于太初元年(前104) ,率众数万攻贰师城 。但路途遥远,又多高山大漠,所过诸城皆闭不给食,攻之不下,士卒逃 、死者十分之六七。广利被迫撤兵,回到敦煌,途中来去2年。武帝闻之震怒,下令退入玉门关者立斩。三年,武帝命复攻大宛,派精兵6万,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万余运粮草军资,又增调甲卒18万以为后援,始得攻入大宛外城。大宛以汉退兵为条件,送良马3000余匹。汉军返至玉门关人仅万余,马剩千匹。广利被封为海西王。征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张骞

  张骞(?~前114),中国西汉时期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兒宽

  兒宽(?~前106),又作倪宽。西汉大臣。千乘(今广饶)人。少时家贫,常携带经书务农。为人温良,善写文章,不善言辞。始在廷尉张扬府中做一笔墨小吏,后因所写奏折明晰而显露才能,被武帝召见。与语经学,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他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体察下情,颇得人心。是汉武帝时代少有的良吏之一。曾主张以交租代服军役,民皆络绎输租,提议修建六辅渠,主持制定用水条例。被武帝器重。前115年,拜为御史大夫,随武帝东封泰山。后又与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同修订汉《太初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历法。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卜式

  卜式是西汉河南(今庆阳北部一带)人。他自幼以牧羊为生。他的父母均不幸早逝,他与幼弟二人相依为命。卜式在弟弟成年时,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田宅财物全部交给他,自己只带着百余只羊人山放牧。十多年后,卜式的羊超过千余只,他用余财买田置宅,家业逐渐兴旺。而不善于过活的弟弟却濒临破产,卜式又多次将自己的田宅分给弟弟。
  卜式所在的河套南一带,经常遭匈奴骑兵的袭扰,因而卜式很早就有了助国抗匈的思想。汉武帝时,卜式辗转来到国都长安,上书朝廷,表示愿意拿出一半家产充作抗击匈奴的军费。武帝深感其诚,乃派使者问卜式是否想做官,卜式称从小人山放牧,不习为官。使者又问他家中是否有冤屈想要申诉,卜式说自己平生与人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汲黯

  汲黯(? ~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持节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
  汲黯威武不屈,刚直不阿。太后弟武安候田蚡为丞相,仗势持骄,目空一切,朝臣来拜,多不为礼。汲黯对他这种傲慢的态度看不惯,遂与之亢礼,见而不拜。大将军卫青,其妹为皇后,人皆敬畏,而汲黯见他,揖而不拜。有人对他说:&ldquo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2

冯唐

  冯唐,西汉大臣。安陵(今陕西 咸阳东北)人。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年已老。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任楚相。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2

张释之

  张释之,中国西汉法律家,法官。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生卒年不详。汉文帝元年(前179), 以赀选为骑郎,历任谒者仆射、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文帝三年升任廷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审判官。他认为廷尉是“天下之平”,如果执法不公,天下都会有法不依而轻重失当,百姓于是会手足无措。他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如果皇帝以个人意志随意修改或废止法律,“是法不信于民也”。他的言行在皇帝专制 、言出法 随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2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年少时好读书舞剑,任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喜好辞赋,司马相如遂辞官至梁,为梁王门客,与梁王文学侍从枚乘等人同游,作《子虚赋》。后归蜀,经临邛(今四川邛崃)时被当地富人卓王孙宴请。卓王孙有女卓文君,善鼓琴,羡慕司马相如才华,司马相如便以琴曲传达爱意。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但因家境贫寒,便返回临邛开设酒店,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碍于面子,给文君仆百人,钱百万,夫妻回到成都,成为富人。汉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拜其为郎,后提为中郎将。后因事免官,称疾闲居至死。名作除《子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2

<< <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