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蜀汉大臣。字机伯,山阳(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原为镇南将军刘表幕宾。刘备依附刘表时,他常与刘备来往。刘表死后,他随刘备攻益州(今成都)。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攻克益州,领益州牧,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能言善辩,出使东吴时,孙权有意挫其辩才。他入拜孙权,孙权说:“劳事无道之君乎?”伊籍随即答道:“一拜一起,未足为劳。”孙权大为惊异。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
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孙乾、麋竺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年少时已与刘备相识。184年,刘备加入对抗黄巾军的战争,便跟随他四出奔走。刘备至荆州,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担任类似说客的职务。211年,刘备入益州,简雍也有同行,刘璋与他见面,十分喜欢。一年后,双方决裂,战事爆发。214年刘备围刘璋于成都,简雍被派去游说刘璋投降,刘璋答应,并与简雍同车出城投降。刘备便拜他为昭德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孙乾一样。
孙乾,字公祐,北海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简雍、麋竺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刘备,刘备辟为从事。刘备在徐州被东来的吕布打败,孙乾也跟随刘备流浪。刘备背叛曹操,想北结袁绍,刘备就派孙乾出使结盟。刘备兵败给曹操,向南投靠刘表,刘备便遣孙乾和麋竺与刘表见面,诸事都处理得很妥当,刘备都十分满意,与麋竺、简雍同为从事中郎。刘表曾写信给袁尚,信中说自己每与刘备、孙乾谈及袁尚兄弟自伤残杀的事,没不感心痛悲伤,可见孙乾被刘表十分看重。214年,刘备入主益州,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一样。不久便病死。
麋芳,字子方,东海郡胊县(今江苏连云港)人。本为徐州的彭城相,其兄麋竺帮助刘备,麋芳亦辞官跟随刘备四处周旋。后刘备占领荆州,挥军入蜀,升任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不过二人私下关系不好,与公安太守士仁常嫌关羽轻视自己。有一次,南郡城中失火,焚烧了多个军器。关羽以责备麋芳,麋芳心感畏惧。至219年,孙权派大将吕蒙攻打荆州,当时关羽正于樊城围攻曹将曹仁,麋芳驻守江陵,吴军知道麋芳惧怕关羽,便以士仁诱他出降,麋芳便杀牛、设酒向吴军投降,直接、间接导致关羽败死。而麋竺也因羞愧而死。麋芳后来成为孙权的部将。223年,跟随贺齐讨伐叛吴投魏的晋宗。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祖上为富商。曾任徐州牧陶谦驯驾从事。谦死,奉遗命请刘备援助,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后以妹嫁刘备,并以金银货币助军资,刘备军马赖此复振。先后曾任左将军从事中郎、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右”,“赏赐优宠,无以为此”。后因其弟麋芳投降东吴,“叛迎孙权”,他“面缚请罪”,刘备虽对他“崇待如初”,他仍惭恨发病,岁余而卒。
许靖(?~222),字文休,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蜀汉政治家。是东汉末年人物评论家许劭的堂兄,年轻时与劭俱知名,不过与许劭关系不佳,许劭为郡功曹,令许靖不得用。后为汝南太守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在董卓时,周毖和许靖负责吏部,任命了孔伷,韩馥,张邈等。许靖被任命为巴郡太守,但没有上任。后来韩馥等攻打董卓,董卓于是杀了周毖,许靖担心被杀,遂转徙各地,先后投靠豫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陳禕、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王朗被孙策灭亡后,又逃往交州避难。后来受到益州牧刘璋邀请,受任为巴郡、广汉太守,又转任蜀郡太守。后归刘备,任太傅。蜀汉立国后,任司徒。虽年过七十,仍致力于“诱纳
法正(176~220),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天下饥荒,与同郡人孟达入蜀依刘璋,久之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不受重用,不得其志,知刘璋不足与谋。由于张松推举,奉刘璋之命迎刘备,使讨张鲁。遂献策刘备,西取益州,以成帝业。刘备用其策,泝江而西,北至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还取成都,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曹操收降张鲁,他献策攻取汉中,刘备纳其言,亲率诸将进兵汉中,他亦从行。夏侯渊率军争夺定军山,使张郃留守,刘备遣军击张郃,郃军不利,法正乘渊分兵还救张郃之机,建议出击渊军,渊被击杀。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庞统(179~214),东汉末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人。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刘备领荆州牧,他任来阳令,在县不治事,免官。吴将鲁肃致书刘备云:“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诸葛亮也再三举荐,刘备十分器重,任为治中从事,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他从入蜀。为刘备献取蜀三策:昼夜兼程,径袭成都,为上计;以还救荆州为名,外作归形,相机擒拿刘璋守关名将杨怀、高沛,进取其兵,再攻成都,是为中计;退还白帝城,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为下计。刘备取其中计,即斩将夺关,还向成都,所向皆克。进围雒县(今四川广汉北),他率众攻
赵云(?~229),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初随公孙瓒,后归刘备,为主骑。曹操破荆州,追击刘备于当阳长板,刘备荒乱中弃妻儿南逃。他怀抱刘备弱子,保护甘夫人,使其幸免于进击刘璋,他随诸葛亮等逆长江而上增援,平定诸县,攻陷江州(今重庆市)后,率一路军溯长江而上分定江阳(今江津县)、犍为至成都。他勇敢善战,在攻取巴蜀、汉中历次战事中屡建战功,升为翊军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袭取荆州,杀关羽后,刘备大怒,欲讨孙权,留他镇守江州,为江州都督。建兴元年(223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又迁镇东将军。建兴五年(227)随诸葛亮驻汉中。次年,与邓芝共同抵抗曹真
黄忠(?~220),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初从刘表,赤壁之战后,归从刘备。后随刘备入蜀,与刘璋军战,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刘备平定益州(治今四川成都),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随刘备攻取汉中(治今陕西汉中东),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阵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迫使曹操势力退出汉中。因功迁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任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等同位,封关内侯。建安二十五年(220)病死,追谥刚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