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
孔融,字文举,从小就很聪明,很懂事,“孔融让梨”说的就是他四岁时候的故事。成人之后,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侍才负气,文中多讥嘲之辞,为此惹恼了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征讨孙权、刘备。孔融反对曹操这样做,曾进行过劝阻。有人趁机在曹操面前挑拨陷害,恶语中伤。曹操大怒,下令将孔融满门抄斩。
见抄家的武士涌进门来,全家老少,无不惶恐。在一片喧嚣之中,只有孔融的两个儿子,仍坐在那儿全神贯注地下棋。孔融这时已被捆绑起来,他央求军官们手下留情,放过他的两个儿子。当时,这兄弟二人一个七岁,一个九岁,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典源】:《搜神记》卷十一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
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
司马绍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他小时候,一次坐在司马睿的膝上玩,恰好有个人从长安来,司马睿便问司马绍:“你说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司马绍说:“当然是太阳远。常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过有人从日边来。”晋元帝司马睿听了既高兴又惊奇。
第二天在群臣宴会上,司马睿又当众问司马绍这个问题时,司马绍却说日近,长安远。司马睿听了,顿时变了脸色,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司马绍说:“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可是看不到长安啊。”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却不同:管宁对富贵荣华看得很淡泊,一心钻研学问;华歆却羡慕权势,不愿读书。一次,他们在一起锄地,翻出一块金子。华歆喜出望外,想据为己有;管宁却无动于衷。又有一次,一个大官坐着车子路过,车子装饰十分豪华,华歆赶紧丢下书本出去看,回来后对管宁夸个不停。正全神贯注看书的管宁却越听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使两人分开坐,表示从此同华歆断绝朋友关系。
“割席绝交”现用来比喻朋友间断绝往来。“割席绝交”亦作“割席分坐”。
【典源】:《世说新语&m
汉武帝刘彻四岁时,被立为胶东王。幼年时,汉武帝的姑母(汉景帝的妹妹)长公主嫖把他抱在怀里逗他玩,问他:“乖儿子,想不想娶媳妇?”胶东王回答说:“想娶媳妇。”
长公主指着身旁的宫女问他:“你娶哪一个?”胶东王看了一百多人,都说不要她们做媳妇。
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说:“你看阿娇好不好?”胶东王就笑着回答说:“好!我如果能娶阿娇做媳妇,就盖一座金房子让阿娇住在里面。”
长公主听了,非常高兴。后来她就竭力要求汉景帝答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彻。汉景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 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称。曹冲想出一法: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位到达船舷的位置;牵出大象,将石块往船上装,直到水位到达先前记录的位置;然后分批称出石块的重量,并叠加得出总重量。这总重量即等于大象的重量。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典源】:《三国志·魏书·孙登传》:“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三国东吴大帝迁都建业后,命太子孙登镇守武昌。有一次孙登乘马出行,忽有弹丸飞过。左右侍从立即进行搜查,恰巧看见一个人手执弹弓,身佩弹丸,都以为就是他射的。但这人却不承认,并且申辩。侍从们想打他,孙登却不准许。他命令找到飞过的弹丸,拿来与那人身佩的弹丸相比,并不一样,于是便把那人释放了。
人遭受冤枉,大多起因于案情是非难辨。断案的官吏不能细查慎处,便躁怒地滥施威刑,结果导致无辜蒙冤。
【典源】:《三国志·吴书·孙登传》:“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圆,比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