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谣中,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说法。然而,当一些外地游人在欣赏了如诗如画的景色后,往往对民谣中的“六吊桥”一词不很理解。因为,在游人韵眼里,苏堤上的六座桥怎么看都是拱型的,丝毫也没有一种被“吊”起来的形象和感觉。究竟怎样解释“六吊桥”三个字的由来呢?
据民间传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当知州时,由于西湖久不治理,加上豪门富户的霸湖筑田,致使葑草滋生,淤泥堆积,湖面逐渐变小,水源枯竭。苏东坡看到眼里,痛在心头。他决定整治西湖。
谁知,疏浚西湖一开始,便遇上了难题。挖起来的葑草、淤泥堆积到哪里去?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在湖中再堆积几个大小不等的岛屿;但这样势必会破坏西湖的景观。二是将
孤山放鹤亭向前60米,有一个六角形石亭,叫云亭。此处原是巢居阁旧址。站在附近向对面的葛岭大呼一声,可以听到山谷中传来的回声,云亭的位置正对葛岭的凹形山谷,中间又是空旷的湖面,故形成了“空谷传声”。
原在杭州花圃,后移至“江南名石苑”内。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石。它通高2.6米,狭腰处仅0.6米,“形同云立,纹比波摇,体态秀润,天趣宛然”。峰下有石,宽105厘米,高48厘米,上刻“绉云峰”3字,行书,每字15厘米见方,蔡锡琳题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三堤三岛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区域,著名的“西湖三堤"是指白堤、苏堤和杨公堤,“西湖三岛”是指西湖中的三座小岛,它们是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为西湖十景之首。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
在墓阙前,有一长方形小水池,池边构筑石栏。池上架一座小巧精致的石拱桥,名为"精忠桥"。过桥,在墓阙南侧墙脚,有一八角棱边的圆口古井,其上方墙中嵌石碑,刻"忠泉"两个大字。"忠泉"古井,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杭州知府李铎重修岳飞墓庙时,在岳飞墓侧"浚泉建桥"。他在"忠泉"碑中题跋说:"维王之神,如水在地。于兹墓侧,有泉清沸。芯芬甘洁,泠然西注。亦名曰忠,赫濯奕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