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枝巢西,与之相对称的歇山顶、轩亭式木结构建筑为正气轩,同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周环廊,方形木柱,四面设隔扇门、窗,外观、结构与南枝巢同。轩内南向横枋上悬挂匾额,题为“正气轩”。也是有感于岳飞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而命名。现为举办各类临时展览的固定场所。
正气轩南为一长方形的水池,也称精忠池,是岳飞墓庙内最大的水域。茂密的黄馨垂及水面,水中绿色睡莲点缀,时而红鱼穿梭其间。池周围遍植银杏、腊梅、桂花、紫薇、茶花等,充满自然之趣。
岳王庙门楼为一座清代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带前后副檐。檐角飞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额悬挂鎏金竖匾,正书“岳王庙”三字,匾额边缘镂刻龙凤彩云和鲤鱼跃龙门等吉祥图案。轩梁和枋子上雕刻人物、花鸟等,刻工精致,施金重彩。拾级而上,檐下挂前国防部部长张爱萍所书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抱柱对联,各柱间另有诸乐三、谢稚柳、沈定庵等名家重书的旧联。门旁一对抱鼓石浮雕狮子、凤凰等,纹饰丰富,雕刻精细。后檐悬挂“气壮山河”金底黑字大匾,为我国史学泰斗、岳飞研究专家邓广铭所题。
门楼南临北山街,建于高高的台基上,两侧连接八字形赭红色围墙。八字墙墙基用青石砌成须弥座,束腰
启忠祠原是奉祀岳飞父母的地方,最早出现在明代,现存的一殿两庑建筑为清代康熙年间重建。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带前廊,为歇山顶单层木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积和气势略逊于忠烈祠正殿。天花板也采用彩绘百鹤图,共有187只姿态各异的丹顶鹤。东、西两庑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正殿前置近年恢复的铜香炉,三足鼎式,饰双耳,重檐宝珠顶,造型精美。香炉下古朴的鼓形石座,浮雕三狮一麒麟,系清代遗物。
岳家世代务农,到岳飞的祖父时,从山东聊城搬迁到河南汤阴居住。岳飞的父亲岳和,为人忠厚、善良又热情,当时他们家境也并不好,只能勉强糊口。但看见邻里乡亲谁家有断粮停炊的,岳和总是慷慨
忠烈祠正殿为清代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坐北朝南,进深五间,面积五百多平方米。檐角起翘高峻,屋檐舒展,飞檐斗拱,庄严宏伟。前檐稍间砌砖墙,中辟圆形漏窗,内塑双龙戏珠,古朴庄重。檐问悬挂“心昭天日”巨匾,金底黑字,朴实端庄,系1979年叶剑英元帅重书。“心昭天日”四字,取材于岳飞临死前在狱案上题的“天日昭
昭、天日昭昭”,意为岳飞的心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明亮照人,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
殿内正中筑须弥座高台,台上塑岳飞戎装坐像,头戴金盔,身披紫色蟒袍,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威武庄严。忠烈祠内原有岳飞塑像,系手持圭笏、冕旒朝服的庙宇神像,于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坐像高
忠烈祠区由岳庙主体建筑忠烈祠和祠前庭院、“岳王庙”门楼等组成,沿南北向轴线对称排列。建筑高大,气势雄伟,为较典型的清代庙宇,具有鲜明的地穷特点。这里古树苍翠,朱柱红门,庄严肃穆。南端的“岳王庙”门楼,是游客参观游览的入口处。入门楼后为古木参天的庭院,巍峨屹立的百年樟树成为岳飞墓庙八百年历史沧桑的最好见证,树龄最大的一棵已有六百多年。青石板甬道尽头是宽大的月台,正中置高三米的铜制鼎式香炉,为近年恢复,单檐宝珠顶,双耳三足,造型圆浑而精致。月台之上为忠烈祠正殿,俗称大殿,奉祀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月台东、西两侧是忠烈祠的两庑,分别为烈文侯祠和辅文侯祠,奉祀岳飞的部将张宪、牛皋。在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