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杭州百科

有美堂

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即吴山紫阳山巅,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现紫阳山巅有美堂遗址上,巍然高耸起江湖汇观亭。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紫阳书院

在今紫阳小学内。据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两浙江南都盐运使高熊征应在杭徽籍盐商之请,由盐商捐资购买凤山门内馨如坊太庙巷内民宅,改作盐商子弟读书之所,因地近紫阳山,故称“紫阳别墅”。其内供奉朱熹牌位,课程设置,日有课,月有程。书院有学童百余。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启蒙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应杭州巡抚阮元之邀入院主持。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攻打杭州城时被毁。同治四年(1865)扩地重建,并易名“紫阳书院”,同治七年(1868)再次拓建时,将战乱中已毁的通玄观殿宇改建成书院楼厅斋舍。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紫阳书院改办为仁和县学堂(今紫阳小学前身),民国时改名太庙巷小学。
据《湖山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勾山樵舍

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南山路与河坊街交叉口、柳浪闻莺对面的小山坡上,原是一代文学巨匠、清朝著名学者陈句山的旧居。陈句山,清雍正年间进士,“桐城派”祖师方苞的得意门生。他擅诗文、会书法,著有《紫竹山房集》。为官后便筑宅第于句山。句山又称句耳山、竹园山、紫竹山,俗称狗儿山。陈句山既然以句山自号,便名其居室为“句山樵舍”。句山樵舍不仅因为有了陈句山而名闻遐迩,也因为这里还诞生了一位优秀女诗人、长篇弹词《再生缘》前17卷的作者陈端生。陈端生是陈句山的孙女,清乾隆十六年(1751)出生于此。岁月沧桑,万物变迁,现在句山樵舍院内的那座青砖楼台已非当年旧物。仅存的门楼造型优美,1961年,郭沫若先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海会寺

位于伍公山,伍公庙后。昔日为吴山一大庙,上世纪50年代末毁去。寺内原建有“观音宝阁“。《西湖志》引《万历钱塘县志》云:“自宋至今,每亢旱淫潦,有司恒即山上(上天竺)迎大士像入城,于吴山海会祈祷,而大士遂为,郡雨肠司命……”故民间也称海会寺为“观音娘家”。今其遗址上广大的地台仍在。
另一记载云:海会寺又称“海会讲寺”,在伍公庙后,坐东朝西。海会寺建于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本为南宋初处理西北流寓临安人员的官署“宝积廨”,因建进奏院而拨之建寺,初名“吴山智果院”,后改额为“瑞云院”,寺又毁于嘉泰年间。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重建,改额为“积善海会寺”。至正十一年(1351)又毁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三茅观

又称三茅宁寿观,在七宝山西麓。三茅观本名“三茅堂”。“三茅”指秦初咸阳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茅衷。相传茅氏三兄弟同时得道成仙,谓“三茅真君”,自汉以来为人们所崇祀。原观内有茅君画像,为北宋徽宗赵佶所画,此画早失。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高宗赐名“宁寿观”,并赐以汉鼎、唐钟、王靶剑、轩辕镜、七宝念珠、褚遂良小楷《阴符经》(据清陈景钟辑《清波三志》卷中·纪事载,《阴符经》后为南宋理宗朝权相贾似道索去,似道被诛,《阴符经》不知去身)及吴道子山水画等七件皇家珍藏宝物,七宝山经此得名。南宋诗人陆游作《行在宁寿观碑记》云:“……伏观宁寿观,实居七宝山之麓。表里湖江,拱辅宫阙。前带驰道,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12-7-23 16:38:43

<<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 共164页 817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