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张敏

  张敏,字伯达,东汉大臣,河间鄚人。品德贤良,行为方正,做事正直。建初二年(77),举孝廉。五年,为尚书。张敏重视法律的严肃性,敢于直言。为了废除“轻侮法”,曾两次上书和帝,禁止了以个人感情好恶定法,杜绝了执法不严的现象。永元九年(98),任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 百官及所辖附近的各郡)。两年后(100),调任汝南(治所上蔡,即今河南汝南县城关)太守。他为官清正,办事干练,用刑公平,有治理才能。后因其他事株连,被免官。殇帝延平元年(106),又被起用为议郎,不久,调任颖川(治所长社,在今河南临颖县西北)太守。永初元年(107)调入朝廷任司空,位列三公,与司徒、太尉共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徐防

  徐防,东汉和帝、殇帝时大臣。字谒卿,沛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曾为王莽授《易》。少习家业,举孝廉,除为郎,因其体貌威严举止得当,特补尚书郎。和帝时先后迁司隶校尉、魏郡太守、少府、大司农。永元十四年(102)拜司空。上疏宜为《五经》定章句,使明圣意,以免太学试博士弟子时妄生附会。和帝从之。十六年代张酺为司徒。殇帝延平元年(106)迁太尉,与大傅张禹参录尚书事。安帝即位(106)封龙乡侯,旋以“寇贼”、水灾策免,遣就国。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张禹

  张禹(?~113),字伯达,襄国(今邢台县)人。祖父张况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内兄,在邯郸任郡吏,后升为元氏令、涿郡(今河北涿鹿)太守。其父张歆为淮阳相,后迁任汲县令,死于官位。张禹从小为人虔诚,笃厚节俭,父死后,汲县官府赠数百万钱,他不肯接受,连仅有的田地宅院也交给了伯父,而自己在外埋头读书。永平八年(65),张禹入朝做官,建初四年(79)任扬州刺史。张禹清政廉洁,深入郡县体察民情,办了很多利民之事,深得民心。元和二年(85)转任兖州刺史,又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三年后,迁任下邳相,他见徐县城北很多良田被水淹而荒废,就组织当地农民百姓大搞引水工程,改造良田数百顷,并号召官吏重农桑,百姓勤耕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邓彪

  邓彪(?~93),东汉章帝时大臣。字智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初仕州郡,后入为太仆、光禄大夫、奉车都尉。建初六年(81)以大司农代鲍昱为太尉。元和元年(84年)因病辞退。和帝继位时(88)复为太傅,录尚书事,赐爵关内侯。任职期间,窦宪专横骄纵,彪清白保身而不能有所匡正。永元五年(93)卒于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25

何敞

  何敞(?~约105),字文高,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出身官僚世家,性格公正,元和年间,始辟太尉宋由府中,宋由与司徒袁安皆对其异常敬重。章帝死后,和帝即位,窦氏专权,外戚奢侈,赏赐过度,以至于到国库空虚的地步。何敞奏记宋由,劝其匡正纲纪,遵循制度,节约开支,利国利民,但宋由不能用。后以高第任侍御史。当时窦宪发兵北击匈奴,而皇帝下诏命使者为窦宪之弟窦笃,窦景并起宅第,劳民伤财,百姓困苦。何敞上书谏之,但书奏不省。不久,任尚书,复上封事,极言窦氏专权之祸,以此触怒窦宪,窦宪乃言于和帝,命何敞出任济南王刘康太傅。一年之后,升任汝南太守。在职期间,以宽和为政,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深受吏民拥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11

乐恢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好经学,师事博士焦永,号称名儒。初为郡吏,太守被诛,他不怕治罪,坚持尽丧礼。又任功曹,主持选举公道。和帝时官至尚书仆射。外戚窦宪专权,他不畏权势,屡次劾奏其党后辞官归乡,被窦宪迫害而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11

朱穆

  朱穆(100~163),字公叔,一说字文元,南阳郡宛(今南阳市)人,丞相朱晖之孙。他自幼即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著名,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不自知。年50岁时还向同郡隐居武当山教授经传的赵康奉书称弟子,为时人所称服。朱穆为人耿直有韬略,20岁举孝廉,后拜郎中、尚书侍郎,被人称为“兼资文武,海内奇士”。顺帝末,从大将军梁冀,为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升任侍御史,不久再迁议郎,与边韶、崔寔、曹寿等共入国史馆东观撰修《汉纪》,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补了《外戚传》及《儒林传》。桓帝崇尚敦厚,朱穆遂作《崇厚论》,呼吁重德教;又著《绝交论》,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11

朱晖

  朱晖(10~89),字文季,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于官僚世家,其父朱岑与光武俱学长安,有旧交。即位后,求问朱岑,闻其已卒,遂召朱晖为郎。不久,朱晖以病离职,入太学,完成学业。明帝即位之后,帝舅阴就仰慕朱晖之贤,亲自前去拜访,朱晖避而不见。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闻而辟之,礼遇甚盛。明帝雅闻朱晖之名,及当幸长安,欲严宿卫,任命朱晖为卫士令,升任临淮太守。到职之后,以高义气节为理,以义犯法者,多得生全;其不义之囚,立刻处死。数年之后,坐法免职。朱晖以刚正为官,多被上司忌恨,到处受人弹劾。离职之后,隐居野泽之中,布衣疏食,不与乡邻来往。元和年间,章帝南巡,命南阳太守前去看望朱晖,又召任其为尚书仆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11

寒朗

  寒朗(26~109),字伯奇,鲁国薛(今山东微山)人。好经学,以《尚书》教授学生。举孝廉,明帝时为侍御史参与审理楚狱颜忠、王平等案,他认为冤枉颇多,几乎被明帝所杀。明帝后从其议,放免千余人。汉章帝建初年间为济阳令,政名昭著。和帝时任清河太守,因犯法罢免。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5

宋意

  宋意(?~90),东汉大臣。宋均侄,南阳安众(今镇平县东南)人。幼传父业,专经书。明帝时举孝廉,章帝时征拜尚书,当时诸王常留居京师,他上书建议归国,明帝从之。章和二年,鲜卑击破北匈奴,南单于乘机请兵北伐,意欲还归旧庭,意上书窦太后力谏,免除大患。大将军窦宪权力日盛,群党出入,仗势放纵。意不畏强暴,直言屡劾,数纠举窦宪一党。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9-5

<<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