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黄昌

  黄昌(?~142),字圣真。东汉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晓司文法,初仕州郡。又拜宛令。好发奸伏,皆称神明。迁蜀郡太守,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政尚严明,敢于诛戮豪强;断狱公允,胥吏不敢欺诈。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颍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11

周纟亏

  周纟亏(?~97),字文通,东汉下邳国徐县(今盱眙、泗洪县境)人。明帝永平中,任南行唐县长,捕杀县中大奸大恶者数十人,豪吏大为震恐。后迁博平县令,“收考奸藏”,有威名,因治理政绩显著,升齐王国相。汉章帝建初年间,升任勃海太守,每当赦令到郡,周纡就隐闭不出,先派人到属县“尽决刑罪”后,才出来接赦令,因此被削职归乡。临行时,行囊如洗。回乡后,经常为人家挖堑筑墙以维持生计。汉章帝下诏任命他为郎,旋迁召陵侯相。后任京都洛阳令,对皇亲贵戚的越轨行为不加宽贷,致“贵戚局蹐,京师肃清”。汉章帝深知周纡奉法度,嫉奸恶,不媚权贵。然而&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11

李章

  李章,字第公,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出身官宦世家。初从光武帝征伐,为阳平(郡名,今莘县、冠县一带为其辖区)令,清河大姓赵纲于县界筑城圩、缮甲兵为乱,章设筵延赵至,席间,手剑斩之,全境安顿。后迁千乘太守、侍御史、琅邪太守等职。以度田不实免官。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11

樊晔

  樊晔,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仲华。光武微时,以事拘于新野,他曾馈以食品。光武称帝后,历任侍御史、河东都尉、扬州牧。后因犯法获罪,降职为轵县长。隗嚣灭后,复被起用为天水太守。为政严猛,好申、韩法。相传他在断狱时如大笑,犯人必被处死,如忿怒,犯人或有获释之望。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11

董宣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东南)人。初为司待侯霸所辟,举高第,任北海相。上任之后,以当地大姓豪强公孙丹为五官掾。公孙丹使子道杀行人,董宣得知后,即将其父子逮捕杀之。而公孙丹的宗族亲党三十多人,手持武器到官府哭号称冤,董宣又将其全部关进监狱,杀之。因其滥杀无辜,坐征诣廷尉,降职任宣怀令。后江夏(今湖北新洲一带)有剧贼夏喜寇乱郡中遂任命董宣为江夏太守。上任之后,以一纸移书,使夏喜等人即日降散。因轻慢外戚阴氏,被免官。后特征任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光武之姊)家奴白日杀人,藏匿公主家,官吏不能得。公主出行时,就让这个家奴坐在身边。董宣拦住其车,大声斥责公主的过失,命令家奴下车,当场杀之。公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9-1-11

许荆

  许荆,字少张,会稽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少为郡吏,后举孝廉。和帝时为桂阳太守,曾大力改革当地婚丧习俗。注重德政与教化,出事责己而不怨人。迁谏议大夫。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2-16

王涣

  王涣(?~105),字稚子,广汉郪(今四川中江)人。初任侠尚气,后折节尊儒读经,习律令。举茂才,历任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等职。在任不避豪强,革除弊政,宽猛相济,政绩显著。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2-16

童恢

  童恢,东汉大臣。字汉宗,琅玡姑幕(山东莒县)人。初仕州郡为吏,后为不其令。赏罚分明,耕织收种,皆有条章。境内清静,流民徙入二万户。迁丹阳太守。暴病卒。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2-16

仇览

  仇览,东汉大臣。字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淳厚无闻于世。年40,补县吏,选为蒲亭长。他重视生产,奖励农耕,农闲时召集子弟群居受学,兴教化,以德化人。后入太学,为太学生首领郭泰所推重。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病辞谢不就。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2-16

刘宠

  刘宠,字祖荣,东汉东莱牟平人。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以明经举孝廉,任东平陵令。有仁惠之政。后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正绩卓著。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会稽郡的首县,即今浙江绍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许多钱中挑选一个最大的收下。因此,后人称他为“一钱太守”。历任宗正大鸿胪、司空、将作大匠、司徒太尉等职。有一次,他出京到外地去,路经亭舍想进去休息一下,官亭舍的小官拒而不纳,说:“我们这里特意整顿洒扫一番,专门等待刘宠大人到来。你有什么资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8-12-16

<<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