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Search : 人物 典故 事件 文学

杨仆

  杨仆,西汉时期宜阳人。以严酷为主爵都尉。南越反时,拜为楼船将军,有功,封将梁侯。因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元鼎六年(前111),与中尉王温舒等攻破东越。后与左将军荀彘远征朝鲜,因意见不和,为彘所缚。回来后,免为庶人,后病死。武帝时,约于元朔五年(前124)左右,奉命整理军事类图书,根据当时掌握的图书文献,将兵部图书编辑为《兵录》,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专科目录。是我国目录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目录书。早佚。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路博德

  路博德,西汉时期平州人。他以右北平太守的身份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打匈奴有功,被封为符离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后,路博德以卫尉的身份当了伏波将军,讨伐并打败南越,朝廷给予加封。这以后他因犯法而失掉侯爵。后来,他当了强弩都尉,驻军居延,直到死去。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赵破奴

  赵破奴,西汉人,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附近)。幼时流浪于匈奴地区,后归汉从军,为霍去病军司马。元狩二年(前121),升为鹰击司马,从征匈奴右地(今甘肃西部、祁连山一带),斩匈奴速吸王,俘稽且王、右千骑将及王子、王母等3000余人,武帝遂封其为从票侯。后因罪失侯。元鼎六年(前111),领汉军万余骑出令居(今甘肃兰州附近),行数千里,至匈河水。元封元年(前110),西汉因楼兰攻劫汉朝使节,梗阻丝路,派赵破奴率军数万人攻破姑师,因功又封为捉野侯。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率兵2万北击匈奴,至受降城400里之地被围,因寻水遭匈奴伏击被俘。天汉元年(前100),与其长子从匈奴中逃归。后因巫蛊案被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灌夫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他父亲叫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因此就用灌家的姓更名为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大了,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终于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素来与他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发配到他军中服兵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李蔡

  李蔡(?-前118),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李广的堂弟。西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侵,李蔡与李广一起参军。由于骁勇善战,且满腹韬略,不久即升为武骑常侍。
  汉景帝时,李蔡的功劳累积起来,已经做到二千石的高官;武帝时为代相。元朔五年(前124),李蔡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朔方,击匈奴右贤王。汉军包围了右贤王,而右贤王乘夜逃跑,抓获了右贤裨王十几人及民众一万五千余人。李蔡有功,以一千六百户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中,李蔡代替公孙弘为丞相,五年(前118)因侵夺汉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犯下重罪,应当收押查办,李蔡不愿受讯而自杀。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卫绾

  卫绾,生卒年不详,西汉代国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
  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汉文帝做代王时,他就扩驾于左右,文帝即位后,他随至京师为郎官,不久升中郎将。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汉文帝临终前,曾嘱咐太子刘启(即汉景帝)说,卫绾是长者,应该好好看待他。及至景帝即位后,卫绾仍为中郎将,为景帝出入备乘,警骅相从。如此—年多光景,卫绾也不声言。后来,汉景帝游幸上林苑,专召卫绾参乘,回宫后又赐其宝剑。从此,受到汉景帝的启用,任为河间王太傅。景帝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公孙贺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汉武帝刘彻即位(即公元前140年)前后在世。贺的祖先是匈奴人,祖父公孙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太守,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传世。武帝即位后,公孙贺迁至太仆,因为公孙贺的夫人是卫皇后的姐姐,所以公孙贺为武帝所宠信。后来以车骑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战,有功,被封南茆侯,后又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而又因“坐酎金”,失了侯爵。又“复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还是无功。石庆死后,公孙贺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起先,公孙贺不受印绶,跪拜不起,后来武帝亲自去扶起他,他才肯做丞相。公孙贺当了丞相,他儿子敬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刘屈氂

  刘屈氂是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公孙贺死后,刘屈氂以涿郡太守的身份任左丞相,封彭城侯。同年秋,太子刘据因被巫师江充所谮,派人杀了江充,刘据又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亡其印慌忙逃跑。武帝对此很不满,让他平乱。刘据与刘屈氂两兵交战,死者数万,最后以刘据军败而告终,刘据逃到覆盎城门,司直田仁让太子逃出,刘屈氂想要斩田仁,但在御史大夫暴胜的劝告下,便放了田仁。武帝知道这事后,大怒,暴胜因惶恐而自杀。这事也就这样告一段落。第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刘屈氂送他渭桥,李广利希望刘屈氂请武帝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是李广利妹妹李妃的儿子,而李广利的女儿又是刘屈氂儿子的夫人,所以两人都想立昌邑王为太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田千秋

  田千秋(?~前77),系战国田齐贵族后裔,汉初移居长陵(陕西咸阳东北)。初为高寝郎,负责护卫汉高祖的灵寝。汉武帝因听信倭臣江充的谗言,因巫蛊事件杀死太子刘据。田千秋便上书为太子刘据鸣冤,武帝览书,为之所动,遂召见田千秋。田千秋身高八尺,相貌魁伟,武帝见后,非常喜爱,并说:“父子之间的事,外人难以说清,你却说清楚了。这恐怕是高祖有灵,特派你来指点吧!”于是立即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由高寝郎到大鸿胪,晋升了九级,此即所谓“千秋九迁”。后又提升为宰相,他为人持重老成而有智谋。汉昭帝时,见田千秋年老,且有功于汉室,特准乘车入朝,时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桑弘羊

  桑弘羊(前152~前80),中国汉代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 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


阅读全文
added on : 2007-2-3

<< <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 >> 共229页 2282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