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北山栖霞岭31号,是一座两上两下的灰色小楼,中西式风格,旁侧有平房数间、水井一口。这便是我国著名书画家黄宾虹先生的旧居,简朴寻常,一如先生的为人。
旧居雅号“虹庐”,是黄宾虹先生晚年的“创作基地”。
1948年秋,八五高龄的黄宾虹应杭州国立艺专之聘,由北平南下杭州,定居于西湖栖霞岭。小楼依山面湖,前临岳王庙,颇有“得西湖精华,含民族浩节”的气韵。附近山势低缓绵延,修竹茂林蔽日,更是一处清静幽雅之地。老人对此环境十分满意,他对来访的客人表示有久居之意,并咏诗表明心迹:“愿作西湖老画工。”
的确,“老画工”安居小楼,心情舒畅,才思敏捷。他常常攀登环湖诸山,速写西子俏容,华滋秀丽山水,仅“栖霞岭
集艺楼位于西湖北山路69、71号,是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砖木结构、钢窗蜡地的两层西式小楼。小楼依山面湖,坐北朝南,占地0.5亩,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共有房13间。
著名作家史莽于1954年搬入此楼,居楼上约100平方米的面积。史莽原名叶遐修,1923年出生于杭州。1944年在桂林参加中共领导的抗敌演剧四队,后回杭州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杭州市文委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杭县县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还历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省鲁迅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湖畔诗社副社长等职。
史莽先生一生好学,自1954年入住此楼后,藏
最初看到这座两层三开间的房子时,简直有“惊鸿一瞥”的感觉,太美了。房子位于西湖区北山路,背倚葛岭,濒临西湖而筑,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极具民族特色又兼具西式风格的优秀民宅之一。
美感源于整个立面,造型、选材和色彩上别具匠心又无比和谐。四根青石柱子竖立门旁,贯通天地;雕花石栏横于阳台,串联左右;隐格花窗点缀楼面,古色古香;红白双色搭配和谐,夺人眼目;再配上清水砖砌的花窗围墙,高大轩敞的铸铁门楼和“秋水山庄”的名家题匾,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的画。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小楼的细部处理,它的柱子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圆形柱子不同,它们是方形的,而且并不粗壮,相反显得有些纤细。这种纤细正与细巧的白色栏杆相配。
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西湖北山路的69、70号(又称里西湖45号),矗立起了一幢以其宏大的体积、别致的式样和幽雅的环境而著称于湖上的标志性建筑。
这幢体量庞大的西式别墅,三层三开间,高大阶石,拱形门窗,红瓦圆顶,铸铁栏杆,线条流畅,构筑精致,是典型的欧洲古罗马建筑风格。尤其是这幢洋房的古典柱式,为西湖近代建筑所少见。石质、砖质梁柱的柱檐、柱身、柱头、柱础装饰华丽,特点鲜明,极具建筑艺术价值,也决定了此幢建筑物与众不同的古典风格。而它的名字却是中式的典型,曰“孤云草舍”。这是因为它斜对面的孤山上,原敬一书院的墙壁中嵌有“孤山一片云”五字石刻,故名。建筑是洋为中用,名字是中为洋用,真可
春润庐位于西湖北山路54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业主为当时先后在北大、清华担任教授的著名戏剧理论家宋春舫和他的好友朱润生,两人各建一幢别墅,前为朱润生,后是宋春舫,“春润庐”便是从他俩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的。
别墅落成后,曾经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在此长居短住,蔡元培、章太炎、杨杏佛、马寅初、徐志摩、熊十力、马一浮、丁西林、顾毓琇、沈定一等均在此留下过足迹。甚至有人戏称:春润庐是一座不挂牌的“北京大学招待所”。
1926年2月3日,蔡元培夫妇结束了在欧洲为期2年多的旅居生活后回到上海。但是他没有去北京,而是以养病为由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春润庐安了家,远距离观察北京政府。
听到蔡元培回国的消